影片库
在广东中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有大大小小十几支棒球队的存在,其中熊猫棒球队是每一个棒球少年都想加入的“梦之队”。通过一年一度的预选赛,有人入选、有人落败,还有人是天生的好苗子却不思进取,最终以放弃告终。这是一场棒球运动对于所有人的考验,在这四分之一个圆的场地上,牵涉了队员、教练、家长、投资人等等各种人的梦想和命运。本节目由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纪录片中心和中山市东升镇政府联合出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专题片《另一个香港》,探寻修例风波背后的真相。2019年, 香港发生修例风波,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专题片《另一个香港》过现场实录、香港民众的声音及各国专家的评论,聚焦“黑色风暴”笼罩下的香港,抽丝剥茧,一探修例风波背后的原因。
在琥珀携新专辑《时间边界》巡演南京站,四位乐手和Switch On逐一拆解介绍了各自的设备和使用习惯,对喜欢后摇、乐器和琥珀乐队的同学,这次记录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深入了解机会。同时,琥珀也介绍了巡演前后和接下来的计划。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要迎来第一批旅客。
这座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设计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开门伊始要迎来的,便是“新中国70华诞”与国庆“黄金周”的双重挑战——迎接重要的国际访客与应对超高客 流高峰的压力。
大兴国际机场和它的建设者们,在大“工”即将告成之际还面临着哪些尚待解决的难题?这座在国际机场中也即将拥有一席之地的庞然大物背后,凝聚了哪些建设智慧?由世界顶尖设计师、工程师和建设者们组成的“国际联队”是如何有条不紊地运转的?这三集纪录片将带领观众走进幕后,探寻倒计时最后阶段这座机场内外正在发生和即将出现的故事……
本片由央视纪录频道出品,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制。
记录了不同领域的16位深度玩古爱好者,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玩古故事。古物与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人相伴方能展现文物之美。此时的古物,不仅仅作为文物,更是作为生活方式的体现,鲜活亲近,日常为伴,彼此守护。
公元1235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南下,目标直指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
出人意料的是,凭借犀利“斡腹”战术而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竟然在南宋的“三大战区”防御体系面前接连遇挫。
直到忽必烈继任大汗后的公元1268年。蒙古突然改变进攻策略,决定从中路直取襄阳,由此开始了一场长达六年的攻守之战。
一场博弈在两方素有渊源的主帅之间展开。一方是南宋叛将,对南宋战术打法了如指掌,且有勇有谋;一方是南宋主力,有着丰富的守城经验,城防坚固且装备精良。
近六年的时间里,他们之间将会有着怎样的周旋与较量?究竟是什么成为了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这场战役的结果又将对南宋王朝、甚至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该片以科学考古工作为主要线索,张献忠及其大西国的故事为副线索,两条线索交错进行,最终呈现主题故事。和一般的历史考古类纪录片不同的是:本片不只是把目光与焦点放在历史探究上面,而是更多地着墨于现代的考古事件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科学的故事。其中,张献忠的沉银宝藏的来历,以及其工艺价值,史学价值,都将第一次在本片完整、细致、精美地进行展现。
你知道“世界三大危险职业”日常是怎么工作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桥是怎么维修的?你知道跨海大桥海上搭建的误差是多少?你知道海上大风车是怎么安装叶片的吗?你知道黄鱼的叫声吗?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一条带鱼不是野生的,世界上野生黄鱼已经绝迹了………一切答案尽在纪录片《东向大海》,该片分为三集,分别是《瞰潮》《探海》《乘风》。
由新世相联合光明日报共同发起的“2020季毕业特别活动”,聚焦2020届毕业生,纪录了被称为“史上最难的一届毕业生”的真实状态。疫情冲击下他们有人改变毕业后的选择,有人重新思考人生。真实讲述了在特殊的2020年,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的迷茫与彷徨,乐观与勇气。本片旨在留下这届毕业生的人生剪影,并为全国874万毕业生送去温暖和鼓励。
纪录片《我的战“疫”——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口述实录》基于“关注生命,彰显人性”的创作主旨,历时两个月拍摄,采访了近百位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收集到近200个小时的珍贵口述资料。从医者的角度还原当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场景。整部纪录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完全通过医疗队队员的口述串联,通过一段段有血有肉有真情和大爱的生动故事,进而展现疫情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汇聚起全民战“疫”的磅礴伟力。
东小口,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所在地,常住人口近百万。每年,这里都会产生大量的诉讼,而负责这些案件审理的,是东小口法庭仅有的六位法官:张传京、陆靖、黄莹、卢志成、程杰、杨帆。为了应对如山的案子,他们开设了夜间法庭、上门法庭等新的审理形式。影片记录了中国基层法官的真实生活。
《何以为家》是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出品的系列纪录片,讲述人们为保护亚洲象,修复栖息地,减少人象冲突作出的努力。该系列纪录短片,记录了亚洲象食物源基地项目的实践探索,向公众展示亚洲象和雨林的复杂关系,一线保护人员和当地社区的工作生活点滴。绿色和平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合作开展该项目,并联合制作本片。
《超级装备》规划分三季制作和播出,第一季由“独立装备、基础装备、核心装备和智能装备”四大模块组成。独立装备可视作装备“本尊”,是指在某个领域独当一面的尖端装备;基础装备是装备的“母机”,是用来研发和制造装备的装备;核心装备则是装备的“心脏”,用来驱动装备;而智能装备可视作装备的“大脑”,是用来控制装备的装备。
在解放战争中,如何拿下上海这座大城市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道难关和考验。本片聚焦1949年5月到1950年5月的一年间,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讲述共产党人如何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并赢得民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通过重温这段历史,从当年的创业奋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也是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意。
《文明的对话》是一档依托国内外各大权威博物馆典型藏品、通过各领域文化名人与博物馆专家对话交谈的形式、旨在以今人视角解读中华文明与其他人类文明之间创造性历史碰撞的大型实景类文化纪实节目。
“一切手工技艺,皆因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非遗传承脉络,既是历史的见证,也记录了“匠心”的传承历史。老一辈传承人无私授受教诲有道,新一代学徒弟子扣门问道砥砺奋进。每一位老匠人,都是一部在时间里坚守的鲜活文化载体,每一位作为学徒的小师傅都是“致敬匠心”传承者。纪录片《小师傅》以孩童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技艺、领略文化魅力,老匠人和小师傅在亲传亲授的模式下一起寻觅传承的踪迹,在民族文化深池中捞寻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 一个个小师傅与老匠人跨越年龄的沟通与对话,充满符号意义的画面与情节散落在小师傅与老匠人对传统文化的探寻过程中,那些看到的、听到的和问到的,完成了两代人与传承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联结线路上,是一颗颗炽热的匠心在跳动,体现了大国工匠刻进骨子里的非凡,也编织着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校园的情怀,青春的符号,热血,泪水,汗水,应援,梦想,日本高中足球有着太多生动的标签,黑马体育情怀之作:三集校园足球纪录片《少年足球养成》,即将在4月20日全平台上线播出,第一次为中国球迷完整记录这个具有96年历史的校园足球赛事,真实呈现青春洋溢、多彩细腻的日本校园足球文化,三集纪录片分别以 “全国制霸”、“青春的勋章”、“愿燃烧殆尽”为主题,根据不一样的线索讲述日本高中足球的故事,也希望能为中国足球探索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一个近邻的样本参考。拥抱校园,拥抱青春,校园足球可以很美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际,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新华社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全球同步推出。 通过记录发生在普通非洲人身上的一个个生动细节,讲述中国与非洲真诚合作、命运与共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上集涉及塞内加尔、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等国,5位非洲主人公向观众展示了发生在身边的中非合作项目,讲述了他们自己与中国朋友的故事。
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下集涉及加纳、乌干达、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等国,5位非洲主人公向观众展示了发生在身边的中非合作项目,讲述了他们自己与中国朋友的故事。在加纳,中国建设者在扩建港口的同时,保护了上万只小海龟。在乌干达,电影导演看上了中国架设的卫星电视,拍出了自己的功夫电影。在坦桑尼亚,一名婴儿在中国医生手中顺利出生。在津巴布韦,中国志愿者为大象戴上追踪项圈,助力非洲反盗猎行动。在埃塞俄比亚,列车员姑娘努力成长为中国承建的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的乘务长。
《藏地藏味》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西藏饮食文化的独立纪录片。本片结合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不仅反映了以青稞、奶制品、肉食等为主要食料的藏族传统饮食,而且也展现了藏族饮食文化中的现代特色。影片中肥沃平坦的江孜农田,沉甸甸的青稞麦穗,绿草茵茵的藏北牧区,独一无二的“高原之舟”,特色各异的藏族食料,以及具有现代意识的藏族餐饮从业者,使人深深感觉到了西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下互联网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些草根人物,因为一首歌、一首诗、一个装扮或者一个举动,就毫不讲理地在互联网世界爆红。可以说,在一段时间,他们是无人不知的“大人物”。但是,随着互联网快速更新的环境,这些“大人物”都很快地消失在公众视野,过上没人关心的生活。
为什么他们会爆红?他们走红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们是什么样背景的人?他们能不能代表一个群体?他们为什么没有持续走红,并因此改变命运?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拍摄制作小镇青年选题。
高清播放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zMTM1ODg0O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秘境广西》登上央视纪录片频道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李岚
走红全球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拍了两季为何都故意“回避”广西?其实,总导演陈晓卿是一个对广西风土人情情有独钟的人。8月25日,由陈晓卿担任总策划,与广西团队合作拍摄的《秘境广西》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引起不少关注。南国早报记者借此机会采访陈晓卿,了解在他镜头下的广西有着如何独到的风景。
涠洲岛的火哥采捞浅海下的海蒿子,无形中为弱小的珊瑚虫扫清生存障碍;潜水教练柠檬在寻找“洞潜”最理想的训练场所;白头叶猴为了生存进化出特殊的胃囊……《秘境广西》的第一集《天飨》,很像当年《舌尖》的笔调,一开场就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广西是中国饮食最复杂的地方。两部《舌尖》都故意回避了广西的内容,是因为当时我就已经知道中央电视台要跟广西合作拍摄《秘境广西》,所以特别留着广西美食,憋大招。”8月25日,陈晓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故意“绕道”,但对于广为吃货们喜欢的“螺蛳粉”,陈晓卿还是把它的制作工艺放进了《舌尖》。
作为《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对广西的美食情有独钟,多次来过广西之后,长居北京的他几乎成为广西美食的“代言人”。“在北京东四环的老唐家螺蛳粉,粉和汤都不错,酸笋和鸭脚更好,遗憾的是每次去,烧田螺都是卖完,看着邻桌吃此物有滋有味,不由怀疑了一下自己的人品”、“广西大厦那兰酒家有纯纯的广西风味,啤酒鱼﹑黄焖鸡﹑八渡笋爆肚丝﹑桂林米粉都很地道”、“侗族打油茶很有意思,老茶叶,配黄姜﹑鲜蒜﹑花生等,放在生铁锅中,用茶树棍慢慢翻炒,味道涩﹑苦﹑甜﹑香。潘家园广西大厦有现做的,10元一碗。吃油茶有瘾,且解酒”……这些令人垂涎的文字,都是陈晓卿写在自己微博上的,为不少吃货指明了一条道路。
甚至于对南宁本地的美食,陈晓卿也是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在思贤路上,桂林米粉、螺蛳粉、老友粉……密集轰炸,各种口水各种受不了啊。有一次我选了一家八珍粉,大把胡椒酸辣椒一放,哎呀那个爽。”他还透露“我们全家都是空心菜控”。“在广西拍摄《秘境广西》时,我吃过最好的空心菜是广西博白的,半人高,那叫嫩!一根菜,抓中间,轻轻一颤,两端齐手而断!用桂林的花桥腐乳烹炒,人间绝品。”
值得一提的是,也因为陈晓卿的建议,《秘境广西》的拍摄,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的广西寻访,几乎同步进行。目前不管是《秘境广西》,还是《地道风物·广西》,关于广西的这两个作品,都向观众和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美好广西。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没想到广西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和美味,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背起行囊,到广西走一走,看一看,大吃大喝。”
新时代的中国,贫困地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脱贫致富?广场舞和马拉松爆火的背后揭示出哪些新气象?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通过英国小哥方丹实地走访贵州、成都、海口、合肥等7个地方的经历,耗时20多天,行程超过3800公里,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出发,为你一一解答。
《单伦单车游中国第二季》是在远方的阿伦独立拍摄制作的自驾游中国的公路纪录片。
2017年,他再次一个人一辆车3个月,行驶过川藏北线、新藏线、独库公路、西北环线、柴达木盆地,并与友人相约重装徒步穿越天山南北,最终记录下了这21000公里遇到的大好河山和大国小民。
《墨脱公路》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墨脱公路建设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将展现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公路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记录墨脱公路建设中几代交通公路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片中即将出现的墨脱这颗高原明珠的人文生态及世外美景令人心醉,而甘于吃苦、勇于创新、善于协作、不畏风险的新时期中国交通公路人的奉献精神更令人感动。
此番大型电视纪录片《墨脱公路》一路点滴见证,记录公路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弘扬他们历经几代人、坚持不懈的科技攻关攀登精神,展示新时代中国公路建设的伟大成就。
纪录片将记录中国公路建设者的浴血奋战,展现墨脱公路通车的激情场面。该片计划于年底完成拍摄,于2014年建国六十五周年、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六十三周年到来之际,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部分地方电视台陆续播出。
公元8世纪,观赏菊花由遣唐使者从中国带回日本;300多年前,一位英国人来到中国东部沿海,收集了数百种植物标本及700多幅花卉插图......跨越山海的迁徙,四季流转的盛放,这些花朵如何书写生命的传奇?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出生于泰兴的女地下党沈安娜,凭着速记员的一支笔,她潜伏敌营十四载,被誉为“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女战士”,和丈夫华明之一起为我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他们的人生就是一部真实版的《潜伏》。
在我国的“歼-10”战斗机尚未出炉时,通过向苏联引进“苏-27”,中国终于也拥有了第三代战斗机。然而“歼-10”战斗机却在制造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尤其是发动机的问题更是制约着“歼-10”战斗机整个研发进度。以宋文骢为首的一批中国航空工作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他们想出了什么妙计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而服役后的“歼-10”战斗机,一旦在空中遭遇到了“苏-27”、“F-16”等其他类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谁又将更胜一筹呢?
牛奶是什么?在过去几百年中,奶牛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才使得牛奶从牧场来到人们的餐桌?
牛奶曾经是奢侈品,是上等人的专属,牛奶曾经是特殊的供给物资,帮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帮助美国南北战争的北军战胜了南军,牛奶的保鲜方法是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次记录。
该片分别从牧场和工厂两个方向,在中国、新西兰、荷兰、法国、美国等地进行了大量拍摄,透视牛奶作为一种现代人日常食品的演进历程,具有较强知识性。
《汉水安康》是中央电视台与安康联合拍摄的汉水流域人文历史文化大型纪录片,是一部融文化探索与政论剖析、全面介绍、深入梳理汉水文化的大型电视制作,是促推陕西南部崛起、打造陕渝鄂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强力推介汉水文化、重新审定汉水文化历史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价值的重要举措。
3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汉水安康》,2016年10月12日起每晚10:05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该纪录片从2015年3月正式开拍,摄制组历时18个月,行程6万公里,先后采访了近70位人物。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大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是一部心酸的移民史,五百余年间,一批批移民为谋生计,弃家离乡迁入蒙古草原,在蒙古地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推动了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走西口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先民们的智慧、勤劳与坚毅值得中华儿女吸取。
《智慧中国:众创时代》聚焦中国的创业群体,解密中国的新创意与新科技,探索中国的创新之源,生动体现了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节目中,主持人既体验了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无人机这些改变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科技成果。也探索了3D打印房屋、世界最快电动车、载人飞行器等充满未来感的创意奥秘。通过本片,你将会发现,中国的创业者们不单单有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能力,他们还有用新产品、新创意、新型商业模式改变世界的潜力。
黄河和丝绸之路是华夏文明的代表,这两条最主要的文明的线路恰恰在靖远发生了交汇。 靖远,是中华古文明的十字路口。中原农耕文化、西域游牧文化,包括草原文化、青藏文化这四大版块的文化都在靖远丝绸之路上的黄河古渡发生着巧妙的碰撞。虎豹口、乌兰津、索桥关、寺尔湾、五佛沿等等,这些丝绸古道上的黄河渡口,有着丰富的未被发掘的人文价值。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黄河古渡》选择了索桥古渡作为代表,以纪录片的写实的方法, 探索了古人如何选择渡口、渡河方法、渡口沿革等历史疑团。2
《探索·发现》栏目为还原这位治世能臣的一生,专门走进威海华夏城,实地探访为纪念夏原吉而修建的夏园。在夏园,夏原吉的后人以蜡像、灯光、音响、实物等表现方式,详细记述了夏原吉及他的长孙、威海夏氏始祖——夏暹的事迹。
这部名为《大明管家》的纪录片,从明成祖朱棣驾崩开始说起,将明朝五代元老夏原吉的一生娓娓道来。夏原吉,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他生活俭朴,廉洁自守,做事亲历亲为,根治江南浙西水患,开导明成祖取缔文字狱,筹措郑和下西洋数以万计的费用。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当历尽沧桑、饱含历史的夏园与博大恢弘、制作精良的《探索·发现》相遇时,便诞生了这部《大明管家》。在解说员深沉且极富磁性的解说下,夏原吉的一生以夏园为背景,一幕幕展现在观众面前。
千百年来,人们谈论到中国的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时总离不开两幅神秘的图案,那就是河图洛书。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是难解的无字天书,自古以来,围绕着河图洛书争论不断,有人说他是解读宇宙奥秘的文明密码。还有人说它是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它来源哪里?其渊源和原始本义是什么?本片将深入到传说的发生地点寻找河图洛书踪迹,并通过中国天文考古学的知识,解读河图洛书的原始本义。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即将于5月25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分钟。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通过同时代的官员刘筠对他的影响,呈现北宋仁宗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点面结合,有理有据。
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可能精准的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剧组在短短几个月内,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