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每天清晨,佘偉豪和黃俊修都會走到大角咀的鮮魚行學校上課。 兩人的基層家庭生活寫照,以及這種「互相照顧」的經歷,在這裡比比皆是。內地出生的董汝峰、譚志澤,甚至班上最受男生歡迎的黃嘉琪都有著同樣故事:家人為孩子們前途著想,毅然來到香港,屈膝於狹窄的房間裡生活;但對孩子們而言,一下子面對成長環境的改變,重新追溯另一個地方的認同和價值,是一種值得的「投資」嗎?一次上電視的經歷,卻改變了佘偉豪的故事。 到底「家庭」對這群小孩子來說,是怎麼一回事?究竟社會的「成就」指標,與家長望子成龍的渴望,在他們而言,又是什麼?假如探聽孩子們對家長,對成年人,甚至對社會存有什麼「期望」,答案在成年人眼中是否不值一提? 即使生活在不安定的環境中,孩子依然會努力嘗試展現其生命力,這是成年人不欲或無暇去理解的,亦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本義。 J and Jacky have b...
在一座拜金主義的城市中,有一群人仍堅持活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的哲學,他們不是選擇隱居厭世,而是選擇透過藝術創作,積極入世、提昇心靈、影響別人。 數位水墨始創者黃琮瑜,他的創作手法不單打破普羅大眾認為國畫是老土陳舊玩意的概念,更讓觀眾從新的角度瞭解國畫。他將中西文化精髓揉合起來,作品三度入選香港藝術雙年展。 編舞家周佩韻,努力不懈創作不同的演出模式,打破舞蹈觀賞界限。她的編舞作品《界限.街道圖》,創造了一次互動經驗。這演出首次打破香港觀眾觀賞舞蹈的模式:觀眾不再是被動地欣賞演出,表演場地被改造成一個既規範又無限的環境。這種創新的互動觀賞經驗,連政府文化部門的官員也感驚訝,更創出本地舞蹈節目百分之百入座率的紀錄。她將觀眾消失了的熱情重生,亦使我們的年代重生。 Digital Artist Wong Chung Yu created digital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