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帝陵.西汉帝陵》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每集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了西汉王朝210年兴盛与衰败的种种原因,看后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历时五年,行程几千公里,拍摄了大量历史素材。该片集泥塑动画、壁画动画、地图动画、3D动画和实景拍摄为一体,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纪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看点二:知名歌手倾情演绎主题曲《千年祭》
大型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背景音乐及主题曲《千年祭》由导演张普然、音乐总监于剑飞共同创作,整片音乐格调高迈,气势恢宏。此外,知名青年歌手陈泯西倾情演绎主题曲《千年祭》。
《帝陵》汉唐部分总共策划29集,这次登陆央视《探索.发现》的是西汉部分的11集。下一步将筹资摄制《帝陵》唐部分的18集。此外,还将从电影、图书、连环画、人物角色手工模型、地下陵墓数字博物馆、帝陵探密大型娱乐电视节目等方面进行系列开发,拓展陕西的帝陵旅游文化产业链。
12月19日,英国站上部"致敬Beatles"正式上线,第一集,黄义达与捞仔在无数国际一线音乐人登台的O2体育场相遇,以此作为这场音乐之旅梦想的起点。他们在这里回顾巨星们的风采,也缅怀一代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绝代风华。追随两位音乐人的脚步,我们看到了艾比路、KOKO Club……英国的摇滚音乐地标一一展现,摇滚爱好者至此已经有了尖叫的欲望,为了效仿Beatles的经典封面专辑,和捞仔"同手同脚"走过斑马线的黄义达表现出少见的"萌"态,是这英伦摇滚的风情,让人不由自主的心醉。
一路走,一路致敬经典,在捞仔与黄义达关于音乐的感悟中拼凑起记忆中的Beatles,在"let it be"的自在鲜活中,追寻时光的印记,寻找那已经逝去又从未远离的音乐巨星足迹,让音乐,带你去旅行。
《热线12》 20150225 远东第一监狱 第七集 跨越新时空
《热线12》 20150224 远东第一监狱 第六集 不一样的月光
《热线12》 20150223 远东第一监狱 第五集 黎明前的营救
《热线12》 20150222 远东第一监狱 第四集 中国海牙
《热线12》 20150221 远东第一监狱 第三集 毙狱终极
《热线12》 20150220 远东第一监狱 第二集 死堡微澜
《热线12》 20150219 远东第一监狱 第一集 西牢之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一时间,满清遗老遗少、日本关东军、抗日青年、各方谍报人员汇聚长春,演出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历史大戏。
事实上,从“9·18事变”的那一天开始,长春的人们从未停息的反抗。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拨开尘封的历史迷雾,发掘和讲述了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里,一群普通人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体现出的是中国普通大众奋起抗争的勇气和民族气节,中国普通人的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
纪录片《长春往事》通过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讲述长春一段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另外,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故事在片中也会有相当篇幅的展现。
《长春往事》由长春市人民政府和北京上造影视文化公司联合制作,预计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长城内外》纪录片具体播出时间为,2014年10月23至25日,每晚22:20首播第1至3集,每晚播出1集,次日14:23重播;10月26日晚23:28首播第4集;次日14:23重播;10月27日晚22:00首播第5集,次日14:23重播。
纪录片《长城内外》共5集,每集时长35分钟左右,包括《寻路长城》、《千年关贸》、《长城居民》、《怀柔天下》、《礼乐四方》,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了怀柔厚重的历史文化。片中,以著名的“北京结”为空间起始点,以长城带从古至今的大融合为时间线索,借鉴长城学、民族学、考古学、植物学、建筑学、“边界、边地与边民”研究等历史学领域内的海内外最新学术成果,站在历史和文化角度重新解读长城,回顾长城内外波澜壮阔的融合历程,力求反映长城大融合潮流中,其历史文化的看点、人文精神的焦点,以及现实意义的热点。
从边地战争到民族融合,长城的内与外经历了无数血雨腥风,明朝初始,大将军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在反对声中修建长城。我们讲述的不仅有长城内外的战争与和平故事,还有长城在始于冲突,终于融合的宿命中所承担的民族使命!
长城内外第一集:寻路长城
长城内外第二集:千年关贸
长城内外第三集:长城边民
长城内外第四集:怀柔天下
长城内外第五集:礼乐四方
该系列纪录片在全国范围内精选十座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并从中选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类别、不同朝代的镇馆之宝,作为展示对象。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感受镇馆之宝的历史传承,从今天的地域文化中,探寻镇馆之宝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历史根源,展现镇馆之宝在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和它给现代生活带来的改变,让观众通过文物,完成一次历史与现代的穿越。
片中还将展现镇馆之宝的制作、流传、发掘、研究过程,文物所在地域的地方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全国性的展现众多的镇馆之宝,第一次以现代人的视角对珍贵国宝进行的文化探源。
在半年多的摄制过程中,摄制组穿越北京、陕西、河南、甘肃、内蒙、等十多个省市,行程数万公里,实地拍摄到珍贵的文物画面和真实的人物故事。片中采用 40多位文博专家、考古工作者、博物馆讲解员和大量游客及当地群众的采访同期声,鲜活生动。许多文物的发掘现场和珍贵影像资料也将在片中首次向观众展现。
十集纪录片安播出顺序分别为:《清明上河图》、《田黄三链印章》、《逨盘》、《马山一号墓丝织品》、《陈国公主黄金面具》、《青州石佛造像》、《秦始皇陵铜车马》、《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孙子兵法竹简书》、《“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大型历史纪录片《辛亥》,拟以上世纪初叶的北京为中心舞台,刻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走向崩溃的背影和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过程,表现清末民初思想交汇、新旧杂陈、势力纷争、歧路纷繁的复杂历史面貌。
适逢辛亥百年纪念,北京电视台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强强联手,打造百年辛亥史诗。濮存昕、张志忠、李洪涛、严燕生、丁志诚等著名演员扮演民国外交家、民国时评家、清朝官员、民国报人等历史见证人,口述那段波诡云谲的壮阔历史。口述的内容来自书信、日记、回忆录、新闻报道、时评等,均为一手历史证言。模拟亲历者口述的手法还原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将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
为了寻找独家的历史资料,《辛亥》摄制组走访了国内顶级历史学者、查阅了万余张历史图片、几千分钟的影像素材,并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阿尔贝•肯恩博物馆等海外渠道获取了百年前珍贵的视频资料,用古老影像的本身力量展现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辛亥百年之际,《辛亥》也将带观众回到摄影术的原点,还原“火胶棉湿版摄影术”这一百年前古老的摄影工艺,邀您共同触摸100年前的中国。
·第一集:末世
·第二集:标靶
·第三集:车站
·第四集:背影
·第五集:幻灭
·第六集:天命
·第七集:残局
·第八集:歧路
·第九集:呐喊
·第十集:广场
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将以电影《黄金时代》为起点,将历史上真实的萧红以及她的文学创作,乃至当时的中国文学特别是左翼文学的历史状况做尽可能完整的描述和还原。描述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她的作品、她的爱情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依靠丰富的电影拍摄花絮、对主创深入的采访、专家的解读,在电影、历史、历史人物与明星演绎之间自由穿梭。历史(真实的萧红)和现实(电影的拍摄)将会作为两条始终贯穿的线索,彼此映照、彼此关联、互相支撑、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弥合了时空间隔的完整结构。
四年,影像、文字、采访……与陆川和《南京!南京!》相关的记录已堆积如山,各种向度、各种气质,庞杂而粗糙,因为事实的本来面目就是庞杂而粗糙的。
电影《南京!南京!》从最初筹备到最后完成共历时四年,这对于导演陆川来说无异于一次长征。在陆川的印象中,这征途从未顺畅过,波折与困难重重是常态,血淋淋的残酷则是它最好的注解。
征程始于《可可西里》,在海拔高达4600米的高原荒漠上,陆川默默在心里筹划着“南京南京”的蓝图,那时他只是刚拍第二部电影的年轻导演。2006年,陆川开始为电影筹备,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没有得到任何投资者的支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被陆川的执着精神打动,以个人名义借给后者一百万,当时手写的欠条被陆川嵌在相框里,一直保存着。
这一百万给了陆川一剂强心针,却不能堵住剧组长期筹备的开销缺口,投资者的介入显得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影的立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基本是石沉大海。陆川给自己定了规矩,在外面找钱也好,立项也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回到剧组不能让大家看出来,必须假装高兴,他都做到了。但是18个月的筹备,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失去信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剧组人员走了一拨,来了一拨,又走了。陆川让美术组写了“死磕”两个大字,贴在剧组里面,他发誓一定要跟这电影死磕到底。
立项终于批下来了,星美影业、中影集团等投资方的相继加入使得电影起死回生,可就在一切看上去很美的时候,长春外景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电影开机第十天,某网站就刊登了剧本……
电影开机第十一天,长春外景地发来最后通牒说要全面停工,电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剧组原计划十九号转场,但因为外景地不具备拍摄条件,只能被迫停留在天津……
所有的一切都在昭示着“前面的路依然艰辛漫长,并且布满不可预料的危险”,陆川心力交瘁,他形容自己像关在笼子里的老鼠。
问题并没有解决,原计划在天津的几天拍摄变成了5个月。上千群众演员的调度、废弃化工厂的毒气、报废轮胎燃烧时的黑烟,还有无尽的嘶吼、枪杀、刺刀和眼泪,每一个人都感到筋疲力尽。陆川更是如此,他要面对所有人,还有未知的危险。春节期间,剧组遭遇了可怕的停机,四十多天,外界疯传这部电影完了,后来虽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但随时都可能会搁浅的隐忧在一点一点蚕食着信心。阑尾炎、胃溃疡,陆川的身体开始不断地亮红灯。“南京”的体量和难度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原以为这是一个十层楼高的事情,但当云雾散开的时候发现它直插云霄。
陆川最喜欢看《毛泽东传》里讲长征的部分,戏拍到这个份上,他觉得特别像一次长征。他不仅要带领队伍走出草地,还要为他们找到归宿。他不仅要为这支队伍找到归宿,还要为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找到归宿。
在绝望的情绪如影随形的日子里,支撑他走完的只剩下本能,活着的本能,活着走出死亡之城的本能。
《川味第一季》是一部探讨中国人与美食的关系的食物纪录片,记录美味的发生,展现美味具有诱惑的瞬间,影片从川菜的名菜开始,到民间风味,再到那些封藏在山间田野的食材,诠释四川的美味佳肴。影片旨在为众多热爱川菜的海内外人们带去具有诱惑力的美食影像。
第一集 革命神仙
此集讲述全真祖师王重阳创教之前,钟吕金丹道的发展脉络。晚唐时期,吕纯阳真人可谓唐代新兴道教的革命神仙,在吕洞宾的手中,传统道教完成了由外丹修炼到内丹修炼的转变,在吕洞宾之后,内丹修炼逐渐成为主流,全真南北宗断续发展,终于为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集 重阳奠基
此集讲述王重阳祖师的创教经历和他的历史功绩。王重阳在户县祖庵镇“活死人墓”得道后,创立全真,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并去山东传教,创立“五会”,收下全真七子。重阳祖师带四子西归,行至汴梁,祖师仙逝。两年后,四子迁祖师遗骨安葬于户县刘蒋村(今重阳宫)。从此,王重阳点燃的全真火种,渐成燎原之势,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第三集 七真宗师
此集讲述七真宗师的传奇故事,这“七真”,后来成为全真教发扬光大之奠基人和播种者。在重阳祖师的感召下,马丹阳、谭处端、刘长生、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跟随重阳祖师虔心修道,七人终成正果,他们在国内广泛传播全真道的思想,广收门徒,如涓涓细流最终汇入全真教的洪流,终于使全真教在元代大行于世。
第四集 一言止杀
全真教在元代达到极盛的顶峰,与丘处机有莫大的关系。他73岁高龄时,应成吉思汗之请,万里西行,在大雪山行宫(今阿富汗境内)会晤,劝谏成吉思汗“固精守神”、“止杀保民”、“布法推恩”、“以孝治国”,缔结了蒙汉民族友谊,成为中国民族团结的典范。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册封他为“国师”,让他统领全国道教事务。丘处机大力发展全真教,慈善救人、好生恶杀,乾隆皇帝称赞他说:“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第五集 龙门天下
丘处机在宝鸡磻溪、陇县龙门山苦修,他的苦行及心性修炼对后世教徒影响很大,他的门人后世形成全真教中最为重要的道派——龙门派,明清时期,道教界有“龙门弟子半天下”之说。至今,全真龙门派依然是道教界的中坚力量,全真教立下的清苦隐修、躬耕自养的教风,在陕西龙门洞传承至今,依旧保持着全真教的原初风貌,全真龙门派也因此门庭兴旺,弟子遍布天下,成为当今“道行天下、共创和谐”的重要播种者。
《大抗战》作为一部纪录片集完整性、概括性和权威性于一体,本着实事求是、用史实说话的态度,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以人物为切入点,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
匈奴,一个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名字,大汉帝国被匈奴人的长鞭抽打得血肉淋漓。死里逃生的汉高祖刘邦,选择以女人换和平。当汉武帝说出出兵匈奴的决定时,很多人的身体都抖了一下,他们想皇帝一定是疯了。8月24日晚20:00起 CCTV-9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1-2》。
汉武帝力排众议,重用卫青。大汉军队兵分四路,讨伐匈奴,三路失利。卫青孤军深入,率汉军直捣匈奴王庭龙城,一举斩杀数百名匈奴人。胜利的捷报如同烈性白酒,沸腾了整个国家。8月25日晚20:00起 CCTV-9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3-4》。
漠北之战汉军大捷,匈奴单于侥幸逃脱。李广部队在沙漠中迷路错失战机,李广用斩杀匈奴的战刀,杀死了自己。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汉王朝的体力透支。8月26日晚20:00起 CCTV-9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5-6》。
纪录片《南宋》是浙江卫视继纪录片《浙江文化地理》、《西湖》之后的又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纪录片《南宋》共分八集,主要内容为《遥望中原》、《华贵之城》、《诗词流域》、《南曲戏文》、《宋画千秋》等集。这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繁盛的王朝,已经消失在现代人的视野,但宋朝人风雅的社会生活模式,实际上都被后世的中国人所承袭。用先进的特效制作,丰富的视觉传达,扎实的电视文本,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
《广府春秋》第一季以山与海作为基本空间线索,以影响广府文化变化的地理空间及历史人物为逻辑推进文化事件发展,探寻广府文化的渊源肇始。本片目前已斩获2016年欧洲“中国银幕”电影节特别奖。接下来,广州将陆续投拍《广府春秋》系列,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展现广府文化的博大精深,讲述精彩的广府故事,让国内外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加深对广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世界名国,比如在英语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也有被称为书法家的人物或书法艺术的事物存在。然而那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不可能被书写成条幅或中堂在美术馆展出,他们的书法家也绝对不会具有中国书法家所具有的艺术家地位,受到世世代代的顶礼膜拜。
纪录片《船政学堂》整部作品规划六集,每集长度50分钟。2012年,纪录片《船政学堂》筹备阶段,我们就召开专家策划会,决定借鉴国内各省通过高端纪录片打造地域文化知名度的成功经验,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既开掘“创办—保台—留学—整军—报国—启蒙—图治”等办学前后一系列生动感人的真实事件,更围绕船政学堂关键人物如左宗棠、沈葆桢、严复、魏瀚、刘步蟾、陈季同、萨镇冰等,展开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生动再现晚清“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福建船政学堂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揭示船政学子与中国近代变革之间的关联。全片的故事起点为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创办马尾船政及学堂,终点为19辛亥革命后,严复在内心矛盾纠葛中仍然坚持唤醒民众、期待新人。六集片名分别为《海国图梦》、《孺子可教》、《问道“泰西”》、《蛟龙出海》、《一声叹息》和《世纪星火》,涉及时间跨度45年。
马尾,史称马江,这里因诞生彪炳史册的船政局和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科技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船政学堂是中国梦的十九世纪版本,它由洋务派主要领袖之一的左宗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于1866年底落户五口通商城市福州的马尾港。它最初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仿造英法等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二是用西方的师资培养能驾驶蒸汽轮船的“良将”和能用西方技术制造枪炮的“良工”。可是,这所厂校合一的海军学校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却大大超越了创办之初设定的目标。
船政学堂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为中国近代化输送了一批具有世界意识的杰出人才,可以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许多历史面貌,因为船政学堂的开办而留下了“急剧变迁”的伏笔。曾培养出严复、邓世昌、刘步蟾、魏瀚、陈季同、陈兆锵、萨镇冰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意识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们冲破中国晚清腐朽王朝的重重局限,以前所未有的新视野和新方式与西方世界打交道,在思想、军事、外交、科技、工业、文学等诸多领域戮力改革、勇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是福建省乃至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粹,是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进步、自强不息的精神缩影。近年来,作为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对船政文化极为重视,船政文化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讨话题,吸引着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然而,从电视人的角度来看,震撼性地全面还原、挖掘和深刻反思这段近代历史的大型电视作品,尚是缺无。随着船政后人、船政研究学者不断老故,对这一重大历史人文题材实施抢救性拍摄,已经刻不容缓。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机遇下,我们需要以新的历史观,去构建属于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由左宗棠、沈葆桢于1866年创建的船政学堂,与中国传统学堂完全不同,传统学堂以灌输儒家经义为能事,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船政学堂以学习近代科学为职志,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传统学堂禁锢人的思想,船政学堂解放人的思想。迄今为止,有关兴办福州船政的历史意义众说纷纭,但究其根本所在——船政学堂,其未被世人充分认识的重要价值至少有四:一是教育领域。近现代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诸多关键实践由船政学堂成型。船政学堂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推行外语教育、学用结合的工科学校,其在招生、外教聘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创立了一整套体系,为近代新式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与1872年派遣的120名留美幼童相比,船政学堂派遣的欧美留学生,系国内新式教育培育之佼佼者,他们思想独立,胸襟博大,眼光独到,故能成为在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精粹后真正回国报效国家的群体,中国近代的留学生派遣体制因此得以形成。二是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船政学堂学生群体在许多关键点上首开先河。哲学方面,严复第一个将进化论和逻辑学带入中国;文学方面,陈季同第一个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介绍到欧洲,王寿昌则第一个将法国言情小说《茶花女》介绍到中国,为晚清的“小说界革命”培育了最广泛的读者群;天文学方面,高鲁第一个将中国阴历换算成公元历,并创立中国近代天文学。船政学堂是晚清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传播和互动合作的关键平台,它所提供的不同文明间合作交流之镜鉴,至今意义重大。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船政学子参与发动并投身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及创立的《国闻报》,开世事之昏蒙,给小农意识浓厚的古老中国注入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现代意识,成为近代中国倡导科学民主的重要思想之源。四是保卫和经略台湾方面。船政学子大智大勇,功在千秋。1874年,早已觊觎台湾的日本派出舰队大举侵台,由福建船政精英组建的“福建水师”不仅在船政大臣沈葆桢率领下赴台强势威慑并驱走日军,而且在驻屯期间推行“开山抚番、解禁召垦”新政,为清朝大力开发和治理宝岛台湾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四点重要价值与当今现实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可以资镜鉴。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的摄制与播出,必将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船政学堂》定位于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精品,大量挖掘船政学堂办学及其后世影响的珍贵史料和相关重点人物的真实故事,包括赴国外、台湾地区拍摄获取首次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以及英、法、美、日、德等国学者的有关历史评价、首次披露的国外博物馆珍藏的相关文物等,它是一部福建船政学堂的全新历史影像志。这部作品将告诉人们,中国梦的实现方式,从一开始就是与思想解放、与改革发展、与世界各民族间的和平、合作、交流分不开。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砥砺进取才能不断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美食,是人们乐其不疲的话题,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美食,而那些美食的生成与流传,其过程都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隐含和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品格与特质……
2013年《城市的味道》联制联播大型电视行动,是由南宁电视台发起,在中广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26家城市电视台共同参与,运用纪录手段,联制联播系列纪录片《城市的味道》项目正式启动,并有望于年末与大家见面。
26家城市电视台,各自拍摄自己最为熟识的城市特色美食,这将是最具收视基础,最具大众化的美食节目。这是26家城市电视台运用纪录方式对各自城市性格的一次推敲和诠释。
历时一百五十天 行程两万多公里 十多个民族 近八十种美食 新疆首部大型美食纪录片 。
第一集 新疆一绝
第二集 百纳之味
第三集 炙热的味蕾
第四集 反客为主
第五集 有馕就是家
第六集 妈妈的味道
第七集 流动的脚步
第八集 最爱家常味
第九集 奇思妙想
第十集 香飘万里
第十一集 新疆渔人
第十二集 甜蜜蜜
第十三集 白色之恋
第十四集 欢庆的节日
第十五集 生生不息
《味道云南》一共分10个篇章介绍云南美食,从开篇的《家宴春色》、《人间清欢》到充满浓浓怀旧乡愁的《岁月怀想》和《异乡别恋》,每个篇章看似毫无联系,但其中内核紧扣。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味道云南》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并且不以地域和菜品分类进行划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建水摘草芽的郑红伟兄弟;大理宾川鸡足山脚下打香椿的杨继梅一家;以及至今还完整保留制作怒江“漆油煮鸡”传统纯手工做法的怒族小伙子王敬华……节目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关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仅仅是一部表现美食的纪录片。以往对云南美食看似没有文化的误读,将在节目中改变,云南美食的底蕴,质朴简单,就在一块块大理鹤庆秘制的吹肝里,就在一罐罐巍山殷记的咸菜里。
历时5年跟踪拍摄。珍贵映像,深入熊猫世界。真实纪录,看尽生活点滴。
本片见证了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在邛崃山腹地的卧龙,动物保护者与大熊猫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在他们的帮助下,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基地诞生的大熊猫「淘淘」,以母兽带仔方式,经过系统训练,最终踏上了回归自然之路。
《寻味顺德》由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的主力团队担纲制作,《舌尖》系列片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陈晓卿担任该片总顾问,《舌尖》第二季之《秘境》的导演刘硕和费牖明共同执导;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舌尖》系列片解说李立宏担任解说;国内一流的文化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美食达人组成庞大的顾问团队,为该片奉献了绝佳的创意和专业的支持。
“今天是谷雨,一年前这部纪录片在顺德开始拍摄。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每天都能感受到顺德带给我们的惊喜。”刘硕和费牖明说,积累了36,000分钟的原始素材,最终精剪出150分钟的《寻味顺德》,这其间,摄制团队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在三集的纪录片中,我们不仅要讲述珠三角的悠久传统,向祖先的智慧致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主题:在美食传统中寻找前行的力量。”他们表示,作为《舌尖》第二季的导演,创作《寻味顺德》是又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系统学习了媒体纪录片的模式化制作,真正做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纪录片国际化的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