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法国著名导演布鲁诺·杜蒙前作《童女贞德》的续集。杜蒙以辨识度极高的舞台风格叙述贞德出征,后被勃艮第俘虏,在英国教堂接受审判的经过。素人女孩莉莎·勒普拉·普鲁多姆以精湛的演技表现了法国民族英雄贞德的勇气与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敲響二十世紀的第一記警鐘,從國際佈局、人文精神到文藝和電影,都深受震撼和啟發。阿貝爾岡斯透過三個人的愛情和友誼,反抗戰爭的風暴,並呈現面對國家和戰爭的思想矛盾,叩問人性和文藝的價值。悲壯的結局,飽含失落與不斷戰勝失落的願望,正是影片不衰的意義。岡斯終生熱衷於敘事和影像實驗,風格今天看來依然前衛先鋒。本片與其後的《拿破崙》(1927)同為岡斯的鉅構,技法多樣而熱情,拓展了電影的藝術語言。
朱利安和波奈特成为了室友,在共同相处的日子里,朱利安发现,这个经常被欺负的男孩有着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面。两人的关系渐渐融洽,成了童年要好的伙伴。当朱利安从种种迹象猜测出波奈特的犹太人背景时,他没有疏远波奈特,而且还帮忙隐藏这个秘密。也许在孩子的心中,政治世界在真挚的友谊面前显得太过渺小。
然而,大人的魔掌还是侵入了波奈特的人生,保护犹太孩子的神父和波奈特都被出卖了……
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法国,德国人的铁蹄踏破了笼罩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宁静,位于加莱海峡省的一座小村庄内,村民们为了保命,决定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罗(奥利弗•古尔迈Olivier Gourmet 饰)身为村长,自然肩负着引导村民们的重任,而她的妻子玛多(玛蒂尔德•塞尼耶Mathilde Seigner 饰)也用她独特的方式来带给村民们信心和希望。
年轻的苏珊娜(爱丽丝•伊萨 Alice Isaaz 饰)并没有追随大部队,她带着8岁的德国男孩踏上了另一端旅程,他们要去寻找男孩的父亲汉斯(奧古斯特•迪赫August Diehl 饰),这个男人被冠以战犯之名投入了监狱。就在苏珊娜和男孩寻找汉斯的同时,汉斯也没有放弃过寻找儿子的希望。
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弗朗德勒,蒂斯特曼(塞缪尔·鲍伊丁 Samuel Boidin 饰)在此地经营着一间农场,过着形单影只的孤单生活。闲暇时,蒂斯特曼会找到名叫芭比(阿德莱德·勒胡 Adélaïde Leroux 饰)的女子,两人来一场激情四射的约会。芭比是当地有名的妓女,亦是男人们心目中的大众情人,然而,蒂斯特曼是发自内心的爱着芭比,只是他选择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
战争爆发了,蒂斯特曼和许多同他一样的年轻人们一起走上了前线,那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刷新着蒂斯特曼三观的下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蒂斯特曼渐渐迷失在了杀戮之中,泯灭了人性。那一边,芭比因为一场意外而被送入了精神病院,当她和蒂斯特曼再度相遇之时,他们都已经成为了和过去完全截然不同的人。
一次大战中,铁匠贝尔索被征入伍,他作战勇敢,遵守纪律,深受战友喜爱。而他所在的部队的上校却是个刚愎自用的人,面对德国人强大的攻势和严密的防御。他却丝毫不考虑战斗的可行性和士兵的生命安全,一意孤行命令部队占领165高地。战斗中法国一方屡战屡败,但上校却不肯悔改,士兵损伤惨重,叫苦连连。但贝尔索却一直拼命作战,立下些许战功。
天气越来越冷,但全连只有贝尔索还穿着单裤。几次申请棉裤都被拒绝,贝尔索十分无奈。唯一令他欣慰的就是不久以后的假期,可以和妻子女儿团聚。新任长官上任三把火,对士兵的状态进行整治。当然,贝尔索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裤子也进入到了他的视线,并批准配给他一条军裤。但贝尔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长官态度恶劣地配给他一条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沾满血迹的破烂裤子。
贝尔索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拒绝穿这样一条裤子。新任长官认为贝尔索是抗命不从,上报给上级。而上级的军队官僚认为此事很严重,为了给作战失利找借口,要找出士兵不服从命令的典型,竟给他安上了临阵抗命的罪名,要杀一儆百。下层军官和士兵都认为此事十分荒谬,纷纷为贝尔索请命。但没想到,为贝尔索求情的两名士兵也被抓了起来。
结果上校等人不顾司法程序,草草地成立了临时军事法庭。并以牵强的罪名判了贝尔索死刑,这让一向正直的甘兰中尉十分气愤。几次求情不成功,甘兰决定向将军秉明一切,希望能够拿到延缓行刑的命令。但就在他回来的路上,被上校等人秘密地杀害了。贝尔索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就这样因为一条裤子,贝尔索被枪决了。1922年7月12日最高法院撤消对贝尔索的判决。
Who was Stalin? The man who defeated Nazism? The “Little Father of the Peoples"? Or the greatest criminal of his time? In Apocalypse Stalin, three 52-minute episodes, Isabelle Clarke and Daniel Costelle paint the portrait of one of the fiercest despo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archive film of the day. This footage has been perfectly restored and beautifully colorized by the Apocalypse production team. Starting with the fight to the death against Hitler, the serie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incredible rise to power of Joseph Jughashvili. This cobbler's son from Georgia started with nothing and made his way up the ranks through various intrigues and crimes, ultimately rising to absolute power and adopting the moniker Stalin - “man of steel" in Russian. From a human standpoint, the series describes the enormous tragedy that befell the Soviet people between 1878 and 1945, as they found themselves caught in a trap that became a living hell.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following an ambush carried out in a fort by German troops, Eugène, an Allied soldier, finds himself trapped underground. Now fighting for his survival, his destiny will play out alongside that of another survivor. Both will try to find the resources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from certain death. They are unaware that terrible battles await them outside.
本片中的人物与浪漫主义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不同,他们虽是为了集体和民族的利益而战,但也会因情感的软弱和个人的动机而屈服。影片格调深沉、色彩凝重,相当写实地还原了二战期间法国地下游击队的艰苦而冷酷的战斗生活,以低调朴实的纪实片风格塑造出几个英雄人物,把他们身处的孤立无援、危机四伏的困境都鲜明地表现出来,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抵抗运动及其时代的反思。
当子弹开花时他们共有二十三人,二十三个在这之前已献出真心的人,二十三个作为我们兄弟的外国人……”1955年,法国诗人阿拉贡曾为一群为法国献身的移民写下这样的诗句。时间回到1943年德军占领巴黎期间,在亚美尼亚诗人米萨克·马努尚(Missak Manouchian)的带领下,一群年轻的犹太人、匈牙利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亚美尼亚人结成了地下抵抗组织,决心为了解放他们所爱的法国而战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多起针对纳粹及其傀儡的暗杀行动。很快,他们成为了纳粹的眼中钉,警方通过跟踪、检举、要挟以及严刑拷打等手段掌握并镇压了他们的行动。1944年2月21日,包括马努尚在内的22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被判处死刑。这二十三人被纳粹称为“罪恶部队”,而其后他们的形象却随着一张张红色宣传单出现在全国的大街小巷,这些为了法国的自由而牺牲的外国移民最终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传奇英雄
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三名法国俘虏在德国集中营越狱的故事。
三名法国飞行员在一次任务执行中被德军击落,波迪奥、迈克和罗森塔尔三人被带到战俘集中营。波迪奥与德军监狱长罗芬斯坦都是贵族出身,有着共同的政治见解,二人在狱中成为朋友。三人随后发现狱友正进行越狱计划,他们挖出一条逃跑的通道。迈克和罗森塔尔也加入了挖掘行动。最后他们集体越狱,德军全力追捕,在逃亡中,波迪奥被罗芬斯坦击倒,两名法国俘虏迈克和罗森塔尔逃到一个德国农妇家中,在她的帮助下,二人经过种种波折逃到瑞士。
本片是最早的越狱片之一,被评为最伟大的“越狱电影”之一,同时也是导演让·雷诺阿的反战杰作。
戈达尔对当代国际政治热点与文化、艺术关系都有着深刻思考。正是由于这种思考,才有了《永远的莫扎特》一片的问世。
本片有两个故事线索:一伙年轻人一起去萨拉热窝旅行,在那里,他们计划参与一场戏剧的演出;与此同时,一名衰老的电影制作人渴望导演一部大制作电影,他满怀希望去了好莱坞。
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这部电影毫不掩饰的表达了戈达尔对前南斯拉夫内战的厌恶,并一再的强调了他对西方强权政治的批判立场。而且,戈达尔认为强权政治不仅毁掉人们的生命,更是文化艺术的刽子手,在强权政治的把持下,电影,乃至其他人类文化都陷入了难以抽身的殖民文化泥潭中无法自拔。
故事发生在1940年,德军的铁蹄踏上了法国的土地,让这个美丽的国家满目疮痍。一间屋子里,老人(让·马力·罗宾 Jean-Marie Robain 饰)和他的侄女(妮科尔·斯黛芬 Nicole Stéphane 饰)相依为命,战火并没有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
某日,一位名叫凡尔奈(霍华德·沃侬 Howard Vernon 饰)的德国军官同老人和侄女住到了一起,出于自尊和立场,老人和侄女始终对其保持沉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发现凡尔奈不仅彬彬有礼,还对法国文化持有着特殊的尊重与喜爱,慢慢的,同在屋檐下的一对男女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然而,巨大的隔阂和沉默横埂在两人之间,他们该如何处理这段生不逢时的爱情?
《拿破仑》(Napoléon,阿贝尔·冈斯,1927年/235分钟/黑白。耗费几十万米胶片和四年时间拍摄,尽管如此,这部影片“只不过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某些片断需将三块银幕拼接起来才能放映,常见是1935年的有声版)
要以短短的2个小时又40分钟的影片,呈现《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原著钜作的所有,无疑是缘木求鱼,因此导演聪明地抓住原著中意识流之感,让观众一如进入梦境般,随著马塞尔的思绪跃动,反覆穿梭在马塞尔漫漫一生的各个经验翦影中,感受到回忆之玄妙,却也让人容易在其中迷了路。
片中不时出现超现实的场景转换,如马塞尔坐在椅子上,新闻电影银幕之前滑动;马塞尔在街道上走到一半突然滑跤,在身体前扑之际静止,然后背景不断转换,接著他滑到了下一个场景;或者进入一个雕像错落的异空间,观众恍如置身梦境,也充分表达了「追忆」这件事,其实与「做梦」极为相似。而片中不断出现的静止画面、雕像意像,更表达了止凝吉光片影,紧握回忆的企图。
在追忆之时,也不免对「回忆」提出辩证:「如果遗忘所带来的回忆,不再与当下有任何联系,就能让我们瞬时体验新的气象,其实,我们早已体验过这些了……每一次类比的浮想,总将我带离现在……」
片尾也以雕刻师萨维尼的故事表达了「永恒」的意念,只要曾发生过,便是永恒,它不会消失,只是不再回来,因此能鲜活地历历在心。
极简的叙事结构,单一密闭的监狱空间,分秒必争的紧迫时间,罗伯特·布列松因本片荣获第10届戛纳电影节(1957)最佳导演奖。
夜幕降临,一架四引擎飞机在机场着陆,走下飞机的是唯一的乘客乔•法尔什——作为法尔什犹太家族最后的幸存者,自从他1938年离开柏林,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在机场到达大厅里等待着乔的,是包括父母、姐妹、兄弟等在集中营丧命的死去的家族以及乔之前所深爱、最终在柏林的轰炸中丧命的纳粹分子的女儿莉莉。一场跨越生死世界的庆典与邂逅就此展开。本片是比利时著名导演组合达内兄弟的剧情片处女作。(小易甫字幕组)
本片故事发生在1944年,是一个有关法国抵抗组织与德国法西斯英勇斗争的故事。1944年,战争的优势已经转移到盟军一边,希特勒为了守住巴黎这最后的屏障,派一名将军去巴黎督战,并搜捕抵抗组织成员……
本片拍摄于1966年,由美国、法国合作拍摄,导演是法国著名导演雷内克莱芒。克莱芒用商业片的拍摄手段真实的再现了法国抵抗组织的英雄们与盟军配合,给予德国法西斯与沉重的打击,为盟军顺利的在诺曼底登陆并解放巴黎做出的重要贡献。影片既有庞大的战争场面,又有惊险曲折的情节,更有豪华的欧美顶级明星参加演出的强大阵容,是60年代西方战争片的示范之作!
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现了全片唯一的彩色镜头,这是从空中俯瞰下的巴黎,这是从纳粹铁蹄下解放的巴黎!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巴黎,克莱恩(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被误认为是和他同名同姓的犹太人,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血统,否则就将面临悲惨的命运。经过千辛万苦,克莱恩总算调查到了犹太人克莱恩的家庭住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住址竟然直指他自己的家。
一切的线索表明,克莱恩似乎陷入了一个预谋已久的圈套之中,每一条他以为能够借此获得真相的线索,都如同蜘蛛丝一样的最终消散在了风中。虽然律师皮埃尔(迈克尔·朗斯代尔 Michael Lonsdale 饰)积极的帮助着克莱恩,但最终他还是没能够解开自己身世和这个名字之间的秘密。
法国1992年皮埃尔.斯科恩多弗编导的经典战争名作,
影片从一个美国战地记者的眼光看着名的奠边府之役,颇给人启发。强权被弱者打败,传为千古被誉为“军事上的奇迹”。奠边府位于越南北部紧靠上寮,1954年初,在奠边府集结的法军共有2万多人,除步兵和伞兵之外,还有2个105榴炮营、1个155榴炮营。法军通过空投运输物资,使之成为“东南亚的凡尔登”,是当时法军在越南最大的控制区和最重要的军事据点。
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军以5倍于法军的兵力对奠边府进行进攻,越法双方的这场惨烈的攻防大激战直至5月7日结束。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击毙法军5000余人,俘虏1万1千余人,击毁各型号飞机62架,坦克4辆,缴获重炮30门,坦克6辆,最终迫使法军投降,从此从越南撤军。
法国凯撒奖(1990;第15届)
提名
·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Catherine Leterrier
·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Catherine Leterrier
两人被派往前线,一同参战。在上级军官的激励下,Thierno受命奔赴战场,希望超越自我,成为一个男人。而他的父亲Bakary则努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儿子前往战场,保他安然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