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2播放
4播放
1941年,在德国占领的华沙,纳粹创建华沙犹太区后不久,一名波兰业余8毫米相机爱好者从犹太区墙壁两侧拍摄了一部长达10分钟的精彩影片。
4播放
1播放
2播放
这部震撼人心且发人深省的电影记录了二战太平洋战区的引人注目的事件,从 1941 年珍珠港事件到 1945 年美国占领日本。它描绘了美国青年的力量和勇气,同时考察了这些人如何与妇女被卷入这场残酷的战争。这部电影包括对来自军队各个部门的美国和日本退伍军人的采访。它收录了被关押在美国拘留营的医务人员、护士、训犬师以及日裔美国人的证词。这部电影还包括对原子弹对日本公民造成的悲惨影响的第一手资料。出现的退伍军人中有执行轰炸珍珠港任务的日本退伍军人安倍晋二和执行轰炸广岛任务的退役将军保罗蒂贝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历史学家/作家斯蒂芬·E·安布罗斯是这部长篇纪录片的执行制片人...
3播放
这部四个半钟头的纪录片记载了从1940年到1944年,德国纳粹占领时期的法国,尤其是克莱蒙—弗朗镇,是一部法国城市被纳粹占领的历史。导演访问了大批的当事人:原德国军官、该镇的合作者以及抵抗者,还有当地的老百姓、政府官员和英国特工等,通过他们对那段历史的评论、原因、细节的讲述等等,再现了当时在德军占领下法国的真实面貌,并且勇于发觉和揭示那些向纳粹低头的法国人的心理状态。当时的法国维希政府和纳粹合作,被沦陷的法国人则懦弱地沦为法奸或者为德国人工作。影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崩溃》包括了对原法国总理Pierre Mendès-France的采访,他曾经因反维希政府的罪名被起诉;第二部分《选择》中的访问者René de Chambrun,是当时七千名法国年轻人之一,他们身着德军服装在东线作战。 大量内容是采访当事人,包括抵抗者、合作者、政客、普通百姓、英国特工等,堪称心理全景戏,对于当时向纳粹低头的法国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在法国引起震动。这部以毫不忌讳的态度回头检讨历史的杰作,虽然是针对法国人,但主题却有普世价值,它其实提出了一个每个观众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你处于那个环境,你会怎么做?影片虽然很长,但震撼人心,被誉为纪录片的经典。 本片导演马塞尔·奥菲尔斯(Marcel Ophüls)是德裔法籍和美籍电影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Max Ophüls,1902—1957)之子,1927年生于法兰克福,幼年时随父母到法国和美国生活,1950年代随父母回到法国。他在独立执导几部故事片之后转拍纪录片。本片是他的纪录片处女作,分为上下两集,上集《溃退》追踪了维希政府不战而败并与德国人合作的真相,下集《抉择》重点讲述了一位当年被迫穿上德军军服在东线战场为德国作战的法国老兵的故事。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巨制一经问世便震惊国际影坛,但在法国却长期禁映,因为它毫无顾忌地挖掘和展示了法国当代史上黑暗的一页。本片既使用影像资料又采用搬演手法,尤其是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再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马塞尔的影片经常触及敏感的当代政治问题,如反映纽伦堡审判的《法庭的记忆》(1976)、记录审判纳粹战犯的《终点旅馆》(1985)、关于两个德国统一的《十一月的日子》(1990)、报道萨拉热窝事件的《我们看到的麻烦》(1995)。
2播放
The War at Home 是一部关于越战期间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地区反战运动的纪录片。它结合了档案片段和对参与者的采访,这些参与者探索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园这一时期的事件。这部电影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3播放
这部长篇纪录片重点讲述了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期间通过和平示威和颠覆来反对战争的努力。它主要针对退伍军人,但也可以随时提醒平民,士兵可能会像任何平民一样强烈反对战争,并且会冒更大的个人危险。作者:史蒂夫芬威克
4播放
4播放
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https://www.archives.gov/publications/ref-info-papers/70/part-2.html这部由美国陆军司令部拍摄于1943年的纪录片,是美国宣传反法西斯战争的七部曲之一。本片描述了俄罗斯民族以往历史中反抗侵略者的英勇斗争,着重描写了纳粹德国对苏联的侵略计划与三次重大战役(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影片中所有视频内容均是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珍贵影像,极具历史价值。
4播放
由珍妮特·托比亚斯执导的纪录片《洞穴求生》揭示了一个二战犹太幸存者们的惊人故事。38个乌克兰犹太人经历残酷的战争,在山洞里躲避求生超过18个月。本片通过克里斯·尼古拉这个探险爱好者的挖掘及幸存者子女的采访叙述还原了这样一段二战边缘历史,再次证明了意志力和耐力可以克服任何艰难。
5播放
4播放
NetFlix出品的原创纪录片,关于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克里斯·洪德罗斯的纪录片,这部名纪录片由洪德罗斯的朋友格雷格·坎贝尔执导,讲述了洪德罗斯作为战地摄影师的经历和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该片的主人公克里斯·洪德罗斯(ChrisHondros)是一位美国战地摄影师记者,Getty摄影师。从1999年科索沃战争开始,他报道过包括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在内的多次冲突与战争,获得过多项国际摄影奖。2006年,洪德罗斯获得战地摄影的最高荣誉——罗伯特·卡帕金奖;2007年,他被美国摄影杂志授予“摄影英雄”称号;2008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杂志奖”的最终提名。2011年4月21日消息,洪德罗斯在利比亚被炮火击中,受重伤而去世,年仅41岁。去世前一天,他还在米苏拉塔拍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之间的巷战。
2播放
2播放
4播放
那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时刻——世界上第一颗用于袭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这是一次科学的、技术的、军事的以及政治上的冒险。这部纪录片企图向我们展示经历了原子弹轰炸的日本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前还没有类似的纪录片)时间定格在短短的三周时间,从在新墨西哥的爆炸试验到最后在日本上空的投下,我们有机会看到当年做出决策的那个房间,灾难发生的那一刹那的广岛街头。故事以平行的线索展开。
3播放
1918 年 11 月 11 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幸存者意识到昨天的世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被埋在废墟中。胜利者编造了一份不稳定的和平条约,强加给被征服者。在欧洲、非洲和亚洲,新的国家往往是通过纷争和冲突而形成的。仇恨、恐惧和怨恨很快从受创伤的社会深处冒出,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播下混乱:革命、危机、移民潮和内战是极权主义的沃土。人们试图在查尔斯顿的疯狂节拍中摆脱战争的记忆,对新天启的到来视而不见。
1播放
《无罪》既是一部真实的法庭惊悚片,也是一部感人的人间剧,讲述了一群年轻的律师和活动家在卢旺达为将强奸定为战争罪而战斗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在 27 到 34 岁之间,随着他们的发展,他们构成了国际刑法,他们可能没有资格领导历史上的第一次种族灭绝审判,但没有其他人可以这样做。 甚至他们决定将性暴力与指控联系起来——手头的案件涉及一位自己没有强奸过任何人的小土豆市长——也没有人肯定会坚持。 但是,当三名妇女站出来作证,希望为对她们犯下的罪行伸张正义时,结果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审判,永远改变了刑事司法的世界。
5播放
我们熟悉的这些20世纪的风云人物,共同出现在一部电影中,这部电影如同一部世界现代史的摘要,汇集了欧洲、亚洲和美洲那一时期变幻动荡的历史风云。这部影片就是《我们为何而战》。当欧亚大陆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洗礼之际,美国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战争似乎只是广播里的新闻。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美国人才意识到战争降临美国。好莱坞电影大师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国实现自己梦想的成功者。二十世纪初,他从意大利到美国,先是派拉蒙,后是哥伦比亚公司,都因他的加盟而名声大噪。一部《一夜风流》使他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颠。珍珠港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忽然坐在美国国防部参谋长马歇尔元帅的办公室里,此时的卡普拉已经换上崭新的军装,摇身变成了一名少校。元帅向他说明召见他的用意:美国军队中平民与职业军人之间的人数比例即将达到五十比一的程度。德军和日军都坚信,这样的美国青年要进行现代战争未免过于软弱。然而马歇尔却认为,如果向这些年轻人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穿上军装,他们就可能像猛虎一样地投入战斗。马歇尔元帅说:“所以,卡普拉先生,我想和你制订一项计划,要摄制一部我国历史上首创的系列片,以便用纪录片的形式提供有事实根据的知识,并借此向我们的陆军士兵们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战斗,我们为之战斗的主义是什么。”问题是卡普拉没有制作纪录片的经验,他对马歇尔直言:“马歇尔元帅,我向您说,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搞过一部纪录片。实际上,我也没有在制作这种影片的人身旁呆过。”元帅点拨他说:“卡普拉先生,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当过参谋长呀!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子弹打穿大腿的经验呀!直到一年以前还没有看见过海洋的士兵,今天正在指挥着军舰呀!”卡普拉恍然大悟:“对不起,阁下,我就去制作迄今为止还不曾有过的大规模的纪录片。”经过一番努力,卡普拉搜集到了大量来源各异的影片,据以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七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1942)、《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和《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1945)。这些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在对美国入伍士兵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英国战役》收到了显着效果。入伍士兵在观看这部影片后,反英情绪大为削弱。由于大部分美国士兵是前往英国的,所以反英情绪的变化被认为是非常宝贵的成果。另外,卡普拉还组织了一些电影摄影队,开始拍摄面向部队的新闻片《陆海军杂志片》,并且与英国电影工作者合作拍摄了《突尼斯的胜利》(Tunisian Victory,1944)。美国战争纪录片中最为着名的作品大多都是关于陆军的,陆军情报局海外分局的电影科在这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系列片《我们为何而战》的内容涉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影像也来自许多国家,犹如一部现代史缩影。这些影片在美国国内起到了“军号” 作用,在美国之外则履行了外交职能。在这些影片中,“同盟国”的观念是以“自由世界”一词加以概括的,这种做法虽然把许多不恰当的问题完全置之度外,却也成为了这些影片在同盟国大受欢迎的重要理由。《英国战役》根据丘吉尔的命令在英国广泛放映,《俄国战役》则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在苏联各地放映。但是,卡普拉及其摄影队拍摄的影片并非全都获得了好评,比如《中国战役》把蒋介石描写成确实统治着当时的中国的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怀疑,这部影片在发行之后不久即被收回。有些影片如《认识你的敌人:日本》(Know Your Enemy:Japan,1944)在完成之后根本就没有得到发行,根据导演之一尤里斯·伊文思的说法,此片未能上映的理由是它把裕仁天皇描写成了战争罪犯,而随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天皇又被认为是维持秩序的助手,而且这种状况在战后还要继续下去。这部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是在二战期间制作的, 是一部真实的新闻短片。该片由三位奥斯卡奖得主完成: 制片及导演是美国陆军通讯队的弗兰克.卡普拉(他曾导演过「一夜风流」,「迪兹先生进城」及「浮生若梦」等片); 作曲是迪米特里.蒂奥姆金(他曾为「正午」,「情天未了缘」及「老人与海」等片谱曲); 旁白是演员沃尔特.休斯敦(他曾主演影片「碧血金沙」)。美军司令乔治.马歇尔将军要求美国陆军通讯队的弗兰克.卡普拉少校制作一套系列影片,以便向匆忙中召集起来的美军士兵解释国家的政策。当时卡普拉少校已经是一位声名鹊起 的电影制作人了,对他提出的特别要求是要“制作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有据可查,事实 确凿的电影,向军中将士说明我们参战的原因,以及我们为之战斗的义”。1944年,“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被授予纽约影评奖的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虽然该系列 最初是专门为士兵拍摄的,但很快就在影院向大众公映了。而且美国的盟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当时的苏联政府也请求美国提供该系列电影的胶片。
3播放
其实,作为左派的戈达尔,早在1968年从传统电影体制撤出来后,就以同情心关注着巴勒斯坦问题。他的吉加.维尔托夫小组在1970年于约旦实地拍摄关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直至胜利》,后来因为客观历史事件而被迫放弃。而这部未能露面的电影也成为吉加.维尔托夫小组电影试验的高峰。接下来的1974年,他与玛丽.密耶维尔在他们位于格勒诺勃城的声影制作室(Sonimage)完成了《此处和彼处》。援引戈林.麦凯波在《戈达尔:影像、声音与政治》一书中所述:这部影片包含了《直至胜利》一片的部分片段,以及有关当代法国社会的影像。戈达尔将两者排列组合在一起,是想捕捉巴勒斯坦革命(彼处)和法国消费社会(此处)两者之间的差距。连接此处“和”彼处的这个连接助词“和”才是本片探索的焦点所在: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存在(法国)与那里的斗争(巴勒斯坦)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一个电影工作者又如何创造出能够衔接二者的声音和影像呢?
5播放
影片从金融业和货币规则的形成入手,揭露了其存在与运行的本质,指出包括美联储、世界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吞噬财富、奴役人民的罪恶行径。并例举巴拿马、伊朗、伊拉克、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以大财团为幕后指使的美国金融机构存在着密切联系。随后引申出当前广为关注的能源、民主等问题,而当今诸多棘手的问题的症结所在皆可追溯至现存的金融货币体制。部分学者据此提出“维纳斯计划”,旨在引导人类追求一个无货币、共同珍惜并合理利用地球现有资源的后乌托邦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彻底打破现有的金融体制。人类的明天是天堂还是地狱?选择就在自己手中。
5播放
在美国,数以千计的移民应征入伍,期待着更快获得公民身份。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完成他们的服务后,估计有数千人被驱逐出境。 (被称为 ICE 的执法机构不会透露确切的数字。)在边境的另一边等待着更险恶的事情,在那里贩毒集团将受过美国训练的士兵变成雇佣兵。 Ready for War 介绍了三位退伍军人生活在这个致命循环的不同阶段。 Miguel Perez 在芝加哥长大,曾两次在阿富汗服役,在那里他遭受了创伤性脑损伤。回到美国后,他因非暴力毒品指控被捕,并从他在芝加哥的父母和孩子身边驱逐到墨西哥,在那里他没有任何支持。赫克托·巴拉哈斯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这位前美国陆军第 82 空降专家于 2004 年被驱逐出境,并致力于在蒂华纳经营被驱逐的退伍军人支持之家。最后,有...
4播放
中情局与基地组织的长期冲突中的间谍故事,正如杰出的男女所揭示的那样,他们与奥萨马·本·拉登的秘密战争在我们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之前就开始了近十年。
4播放
本片探讨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人大灭绝,这部主题、形式、范围均博大宽广的电影巨著,是我们每个人应当看的作品。 从记忆和历史的角度看,《浩劫》与其它反映犹太人大灭绝的作品相比,在证词的强烈程度和历史的严谨上高出一筹。克罗德·朗兹曼在13年间经常寻找事件和地点的真相。 《浩劫》既是出色的历史文献,详尽描绘着纳粹灭绝机器,也是一首长长的诔词,将观众带入形而上的体验,带到野蛮的根源。 《浩劫》包涵着庞大的记者工作,在调查和采访方面堪称典范,但它又不只是报道。它同时也是电影巨著(尤其是其剪接),将数十个小时的采访以相互回答、相互碰撞、相互衔接的方式组接起来,一再询问“为什么”却永远得不到答案,因为恐怖已无公度。克罗德·朗兹曼说:“《浩劫》这部影片有关死亡的绝对性,而与幸存者无关。活下去是另一个故事。”
1播放
为了完成元帅交代的任务,卡普拉觉得必须马上学习与纪录片有关的东西。他首先要求陆军部让他观看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这部影片使他感到不寒而栗。他越是思考自己对这部影片的反应,越感到认真研究此片是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关键。如果美国士兵观看了这部影片,他们就会更加明白为什么自己要进行战斗。当卡普拉发现美国还有几百部德国、意大利、日本拍摄的战争新闻片和纪录片时,就设法将这些影片调集到了自己手中,后来他还觉得有必要从美国的盟国那里获得有关的电影资料,于是就跟苏联大使馆以及其他国家的驻美使馆进行交涉。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走过一段弯路。一天,他被出其不意地传唤到陆军部的保安局,坐在一个戴眼镜的上校对面,一个脸上无表情的男速记员拿过来一份调查表,上校宣称卡普拉因违反军纪将被逮捕,并且要接受调查。上校取出一张照片,卡普拉一看便知,那是自己站在苏联大使馆门前的照片:“啊,上校,那是我站在苏联大使馆门前的照片,这究竟是为什么……!”卡普拉的“交待”被写进调查表。上校问他:“你是得到谁的许可出入外国大使馆等地的?”一番如实交代之后,卡普拉被放了出来。
5播放
在叙利亚经历了五年的战争之后,阿勒颇的剩余居民为围攻做好了准备。哈立德、苏比和马哈茂德是白盔的创始成员,他们一直留在这座城市帮助他们的同胞——并在这座饱受战火的城市中体验日常生活、死亡、斗争和胜利。
2播放
塔拉勒·德克回到了他的家乡,在那里他获得了一个激进的伊斯兰家庭的信任,并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长达两年多。他的照相机提供了一种极为罕见的洞察,了解在伊斯兰哈里发长大意味着什么。
1播放
5播放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由华纳兄弟影业出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导演彼得·杰克逊(《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执导的战争纪录片。电影聚焦于1914年—1918年一战士兵的日常生活。片中大部分史料均为首次公开,制作团队应用最顶尖修复、上色及3D 技术,将百年前影像进行全彩修复并重新加入声效,以英国老兵口述史为旁白还原一战士兵遭遇和感受,为观众呈现身临其境、极度真实的沉浸式战争体验。影片将于2019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一百零一周年纪念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1播放
2播放
本片记录了二战中1943年12月8-17日期间美军在意大利山城圣彼得洛击退德军的英勇战役。圣彼得洛镇位于意大利卡西诺山以南,是解放罗马,突破德军“冬季战线”的要塞。导演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及摄影师朱尔斯•巴克(Jules Buck)到达圣彼得洛时已 是战役的最后一天,片中多个战争场景均为事后重现。本片因战争场景的写实性得到马歇尔将军的重视,被用于军方训练。1991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4播放
唐·麦库宁(Don McCullin)(1935-)著名英国战地记者,被公认为当今世上最杰出的、最为勇敢且最为敏感的战地记者,入选自1855年至今150年以来世界54位新闻摄影大师行列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主要的美术馆列为馆藏。他所拍摄的照片几乎涵盖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主要战役,其中有很多幅都已成为时代符号。作品备受当代艺评家如约翰.博格、苏珊.宋妲等人关注。唐·麦库宁因众多不朽作品的主题而享誉国际新闻摄影界。晚年定居英国乡间拍摄风景照,致力于呼吁和平。
3播放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是美国二战时期的战地指挥官、福特汽车公司第一位非福特家族的公司总裁,以及肯尼迪及约翰逊政府的国防部长。纪录片导演埃洛•莫里斯(Errol Morris)通过近24小时的采访,拍摄出纪录片《战争迷雾》,回顾了麦克纳马拉的一生,尤其他在二战中协助柯蒂斯•李梅将军对东京等67座日本城市进行毁灭性大规模火弹轰炸,帮助肯尼迪政府应对古巴导弹事件以及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前协商从越南撤兵的经过。莫里斯总结出来自麦克纳马拉的11条经验教训,对未来政府如何处理军事争端,如何防止毁灭性核战争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2播放
1933年,劳瑞•卡恩、科特•弗契尔、伊娃•海曼还是不怎么记事的孩子时,生活在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犹太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预见到自己的生活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巨大变化。大人们如此,那些跟父母撒娇要蜡笔、在草坪上踢球、和爷爷奶奶一起逛商店的孩子们就更没有想到,他们的幸福童年眼看就要结束。 1938年3月,随着德国纳粹不费一枪一弹地占领奥地利,将奥地利并入德国的版图,孩子们的童年划上了一个黑色的句号。起初,劳瑞•卡恩、科特•弗契尔、伊娃•海曼们并没有意识到战争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但当有一天早上醒来,透过玻璃窗看见满大街都是臂章上挂着纳粹党徽的士兵时,想到出逃的犹太人这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半年过后的11月18日,德国纳粹已经抓捕了近两万名犹太儿童。当时的国际社会中,英国是唯一一个对外来移民比较宽松的国家,尽管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同意有条件地接受犹太儿童移民,但焦虑中的犹太父母们还是最终选择将孩子们送往英国。 在输送犹太儿童行动负责人诺伯特•沃伦郝姆和尼克劳斯•温顿等人的努力下,第一批起程送往英国的犹太儿童被集中在哭泣和眼泪汇成一片海洋的站台。汽笛拉响的那一刻,所有来送行的父母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随着开动的列车跑出好远。 经过几个昼夜的行驶,列车抵达荷兰。在荷兰港口,劳瑞•卡恩、科特•弗契尔、伊娃•海曼和其他2500个犹太孩子登上了丹尼拉号客船。从德军鱼雷下逃生的孩子们在海上颠簸了整整两个月后,终于抵达英吉利海峡。 让孩子们感到欣慰的是,被英国人收养的孩子们又重新回到了教室,而且还能够通过书信得知远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父母们的消息。然而,短暂的归宿感随着英国的参战和1943年奥斯维辛集中营传来的消息而告结束。 此时的孩子们有的已经长大成人。为了倾泻对法西斯的控诉和获得一张能返回原籍的通行证,不少的孩子穿上了英国士兵的军服,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奔赴了抗击法西斯的最前线。但尽管如此,对于英国国会和英国人民挽救了10000多名犹太儿童,并让他们活到战争结束,幸存下来的劳瑞•卡恩、科特•弗契尔、伊娃•海曼都心存最深沉的感谢。 这是一部史料详实的记录片。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大屠杀纪念博物馆联合制作的本片,以其二战中输送和挽救犹太儿童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二战幸存遗孤的回忆,记录着纳粹法西斯的罪行,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梦魇般的伤痛。贯穿影片的虽然都是幸存遗孤的回忆和真实、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黑白影像的流动,但其震撼力决不亚于场面制作宏大的任何一部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
4播放
2播放
那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时刻——世界上第一颗用于袭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这是一次科学的、技术的、军事的以及政治上的冒险。 这部纪录片企图向我们展示经历了原子弹轰炸的日本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前还没有类似的纪录片) 时间定格在短短的三周时间,从在新墨西哥的爆炸试验到最后在日本上空的投下,我们有机会看到当年做出决策的那个房间,灾难发生的那一刹那的广岛街头。故事以平行的线索展开。
5播放
这是一部形式独特的二战纪录片,整部影片通过旁白的叙述构建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一名意大利士兵前往苏联前线,作为法西斯同盟与纳粹的军队汇合。胜利似乎近在眼前,车队继续前进,人们唱着歌,满怀希望。这位年轻的士兵却回忆起了他的俄裔母亲和他讲过的一则伤感的童话。他不像他的年轻伙伴们,他在非洲已经参加过战争,他害怕上战场。火车穿过欧洲,到达广袤无垠的乌克兰平原。随着冬天的到来,人们的热情在第一声炮弹、寒冷和大雪的冲击下逐渐消退。士兵们的愿望不再是胜利,而是一个温暖的床、食物和回家。狂风肆虐的大草原似乎飘荡着鬼魂。
3播放
一个著名的日子。五位英雄。在 D 日登陆期间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五个关键转折点,通过那些有所作为的人的眼睛讲述。使用罕见的档案、戏剧性的重建和目击者的书面记录以及我们五位英雄的个人证词,这是前所未有的 D 日。
5播放
4播放
4播放
在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这座小镇的西北方向,裸露岩石和干旱沙漠绵延不绝的景色中,可以见到地上有一些巨大的碗状圆坑。这就是1962年地下核试验形成的坑洞。美国能源部内华达国家安全区(原内华达核试验场)是美国最主要的核试验场。该场建于1950年底,曾进行过各种形式的大气层和地下核试验。该区现在仍在继续开展不发生爆炸的“次临界核试验”等地下核弹试验,维持并追求着美国的核战力。内华达核试验场先后进行了100次大气圈内核试验, 828次地下核试验。
4播放
这部刚刚在美国上映的影片是一部关于驻伊美军的纪录片,由片中的5位美国士兵用数码摄像机实地拍摄。影片的讽刺效果颇为老辣。与其说该片是冷嘲热讽,倒不如说它是对战争种种诡变的纪实之旅。
3播放
《习性与盔甲》讲述了日耳曼骑士团、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王国的历史,这是一场巨大的战略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不同的文明价值观相互竞争,人类情的感相互碰撞。从13世纪到16世纪的三百年间,从骑士团的建立到15世纪与波兰和立陶宛的大战,再到骑士团改组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并臣服于波兰国王。
6播放
4播放
这部纪录片借鉴了美国士兵的个人故事,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因战争的恐怖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四分五裂,记录了自内战以来整个美国历史上战斗压力和创伤后压力对军人及其家人的挥之不去的影响经历了今天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冲突。
3播放
拆弹部队遇上难以忽视的真相,后果时代从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稳定的角度调查气候变化、资源稀缺、移民和冲突的影响。无论是长期的脆弱性还是突然的冲击,这部电影揭示了水和食物短缺、极端天气、干旱和海平面上升如何成为不稳定的催化剂和冲突的催化剂。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威胁和风险将在规模和频率上继续增长,对 21 世纪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退伍军人带领我们超越欧洲难民危机、叙利亚冲突、阿拉伯之春的社会动荡、ISIS 等激进组织的崛起等头条新闻,揭示气候变化压力源如何与社会紧张局势相互作用,引发冲突。无论是长期的脆弱性还是突然的冲击,这部电影揭示了水和食物短缺、极端天气、干旱和海平面……
2播放
4播放
在溪山之前二十周,这些人还是男孩,坐在母亲的厨房里。然后他们开战了。通过1968年在越南录制的采访、电影片段、照片和音频,十五名前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士兵讲述了他们在1968年越南溪山围城战中的战斗、恐惧和生存故事。
5播放
臭鼬工厂的历史,洛克希德公司的绝密部门,专门从事极端、高度机密的军用飞机设计。Skunk Works 生产了 U-2、SR-71 黑鸟和 FB-117 夜鹰等革命性飞机。
4播放
HBO拍摄的纪录片,采访了10名在伊拉克受到重伤的退役士兵,请他们描述了受到袭击当日的情况,伤残前后的生活并播放了恐怖袭击分子发布的相对应的袭击片断。 影片重点在于真实的表现了伊战美国士兵的伤残的情况,单方面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关注的是士兵的生活及战后的后遗症等。
3播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强大的第八空军”使盟军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是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故事,使用了罕见的档案镜头和飞行员和指挥官本人的戏剧性目击者描述。
5播放
美联社的一组乌克兰记者被困在被围困的马里乌波尔市,努力继续记录俄罗斯入侵的暴行。作为留在这座城市的唯一国际记者,他们捕捉到了后来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图像:垂死的儿童、乱葬坑、妇产医院的爆炸等等。经过近十年的美联社报道国际冲突(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后,《马里乌波尔的 20 天》是姆斯蒂斯拉夫·切尔诺夫的第一部长篇电影。《马里乌波尔 20 天》借鉴了切尔诺夫的每日新闻报道和他自己国家在战争中的个人镜头,生动、悲惨地描述了陷入围困的平民,同时也是了解冲突地区报道情况的一个窗口,此类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4播放
当 1920 年代全球化初期企业掠夺土地的丢失镜头传回利比里亚时,引发了人们对利比里亚人如何失去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主权的质疑。
2播放
1播放
3播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吉姆·克劳美国的恐怖和侮辱中,一百万非裔美国人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在国外保护民主并在国内扩大民主。这部新纪录片讲述了一支部队在战斗中奋力争取胜利的故事,当他们的生命似乎不那么重要时,他们证明了自己的完全公民身份。为正义服务:第 333 次野战炮兵的故事
4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