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HD国语
HD国语版
DVD中字版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帝利用空中优势,企图切断我后方运输线。为粉碎敌人偷袭一号江桥的S计划,志愿军某部派雷波带领一支雷达部队,在敌阵地前沿架起雷达。敌人派飞机侦察,雷波等设假天线,造成敌人判断错误。接着,雷波冒险排除了定时炸弹,并消灭了妄图炸毁雷达和进行干扰的敌特。当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敌机炸断了雷达的输送线,雷波接线时手臂中弹,他忍着巨痛,接通了输送线,保证及时报出空情,使我军粉碎了敌人的S计划。文化大革命,革了电影的命。文革前出产的故事片几乎全都成了毒草被停映,电影院里放的国产影片几乎全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之类的新闻纪录片。要看故事片,也只有那么几部外国电影了。那时老百姓风趣地说:“朝鲜的电影有哭有笑,越南的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又搂又抱,中国的电影《新闻简报》。”本片是难得的文革十年电影精品,也是红色岁月的经典珍藏,讲述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和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故事,由陈鸣皋、黄中秋、杨风良、李安秦、徐晓星主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HD中字版
HD中字版
解放初期,东北某地。工程师周昌民(陶金 饰)研制的军工产品引起了境外敌方注意,台湾特务组织派遣白秉忠(韩非 饰)冒充周好友的侄儿混入军工企业,并一度获董厂长(凌之浩 饰)信任。白的到来引起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派专人对其进行监视。白伺机窃取保险柜钥匙,石神父(陈述 饰)配钥匙时引起锁匠(傅伯堂 饰)怀疑,既向公安局告发,此事给董厂长敲响了警钟,他责成加强内部保卫工作。不久,白秉忠窃走图纸,并威逼利诱周昌民跟他一起赴香港,此时周昌民已看清了白秉忠的特务嘴脸,他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并指出白盗走的不过是一份假图纸,真图纸早已转移。特务头子何主教(于飞 饰)遂起杀人之心......
HD中字版
30年代初,陕北高原上发生了这么一桩故事……堰上的田间小道上,跑来一个农村姑娘张香女,连哭带喊地叫他哥哥张铁娃,说地主恶霸姚德元正在逼租,拷打父亲。铁娃一听,气愤地扔下镰刀,一气跑回村里,要跟姚德元拼命。三年之后,张铁娃已经是红军中一名初级指挥员。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党派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闹革命,开展游击战争。铁娃带着排里的一个战友高飞虎一同回家乡,途经红河渡口与“衣锦荣归”的姚德元共乘一舟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一场众寡悬殊的格斗中,幸被船夫刘大伯相救,才得脱险。姚德元这时升了民团司令,立即逮捕了铁娃的母亲和妹妹,并由姚德元的岳父孙半原、内弟孙百岁在马王庙内处决他们,铁娃和飞虎在群众的掩护下藏在庙内,杀死了孙半原,救出母亲、妹妹和刘大伯,并乘胜分了地主的家财,迅速组成了一支游击队。游击队驻扎深山丛林中坚持斗争,飞虎则化装成民团团员,香女假扮少妇,经常一起进城去和地下工作的同志联系,俩人亦在革命的情谊中结成伴侣。某日,内线王国栋在与香女传递情报时,被孙百岁突然发现。姚德元听到告密后,立刻审查王国栋,王因应对自如,才得脱险。但姚深疑王,并施毒计,使游击队在截击敌人的运粮队时险遭覆没。张铁娃因为斗争失败,内疚非常,但也使他从此得到教训,使斗争方式更加灵活,游击队亦更加坚强善战。姚德元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这时敌人除了更残暴地烧山并村,疯狂逮捕革命群众及游击队家属外,还悬赏捉拿张铁娃。游击队则针锋相对,出征永乐镇。
当游击队大闹“百日道场”闯进姚宅毙其四姨太时,王国栋则策动民团哗变,配合大队入城。香女杀死了孙百岁,铁娃率众追击姚德元,在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搏斗中,游击队最后获得全胜。
当游击队大闹“百日道场”闯进姚宅毙其四姨太时,王国栋则策动民团哗变,配合大队入城。香女杀死了孙百岁,铁娃率众追击姚德元,在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搏斗中,游击队最后获得全胜。
HD中字版
1963年,江南某农村。村支书江水英(李炳淑 饰)从县委开完抗旱会议回来,刚一传达,大队长李志田听说筑坝改道要损失本村300亩高产田和一窑砖,当场就表示反对。江水英批评了李志田的本位主义思想,并提出堤内损失堤外补。暗藏敌人黄国忠伺机在村里造谣,说什么虎头岩坡高山陡,水根本流不过去等等,江水英当场揭穿了他的谎言。筑坝施工开始后,大坝出现塌方,急需大量柴草,黄国忠闻讯,通知砖窑提前烧火,妄图烧光柴草,破坏筑坝。江水英赶到砖窑,厉声制止。黄又挑拨大队长到坝上合闸,阿坚伯劝阻无果,江水英及时赶来制止了这一错误行为,并将大队外调材料当众宣布,揭开了黄国忠更名换姓及解放前的罪恶历史,李志田猛然醒悟......
HD中字版
陆军学校学生胡伦廷与白乐德有莫逆之交,共怀报国之志。毕业后,伦廷任广东督办署卫队长。乐德留沪,与伦廷妹珠丽相恋订婚。数月后,乐德也赴广东任督办署要职。施督办系乐德之舅,其女洛华有男士风,与伦廷互相爱幕,两人曾在花园中联句填《一剪梅》词寄意。督办署军 警督察处处长刁利敖系某权势集团代表,垂涎洛华美色,久欲娶之。施督办权衡得失,亦有此意 ,但遭洛华反对。乐德抵粤后居于督署,竟也见异思迁,钟情洛华。伦廷、洛华以为乐德已与珠丽订婚,不疑有他,乃将施督办逼婚事托其转圈。乐德佯作应允,实则向施督办进谗,谎称伦廷 怂恿洛华私奔。伦廷被逐,流为盗首,以梅花作徽志,组织盗军,劫富济贫,自号一剪梅。珠丽 在沪得知兄长被逐,恐乐德受累,只身赴粤。时洛华已暂署卫队长职,命珠丽乔装男子充其副官。一日,洛华故约乐德出游,假以辞色,诱使其供出计陷伦廷隐秘。洛华斥乐德为卖友小人,乐 德恼羞成怒,欲施强暴,刁利放敖突飞骑至,斗败乐德,复追洛华,被一飞镖射杀坠马。洛华见 镖上有梅花标志,知是伦廷所为。一年以后,伦廷约洛华于梅花坞营寨相晤,洛华偕珠丽同往。 乐德率军前来缉捕,见珠丽、伦廷,终于天良复现,追悔不已。时施督办亦率军至,获知实情,收抚部众,恢复伦廷职务,并以洛华嫁之,复又促成乐德、珠丽结婚
HD中字版
根据陈耘同名话剧改编。 50年代,盘踞在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经常对大陆进行军事挑衅,福建沿海许多和平的村庄被炸毁,许多村民被炸死。上级领导为了保证群众的安全,决定将学校的学生转移到后方。生活在福建前线的中小学生国坚、林燕、铁牛、小明、小华人小志大,勇敢刚强,从小对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恨之入骨。他们要求留下支援前线,并且像董存瑞叔叔要求参军时那样,再三向公社赵书记央求。但赵书记仍然不同意他们留在前线,劝导他们服从命令,并派一辆汽车将他们送往后方。机灵的孩子们在半途中佯装肚子疼,巧妙地逃了回来。在路上他们见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一直跟踪到营部,原来是到阵地视察的解放军团长。在营部他们遇到了赵书记,孩子们向赵书记要求一定要留下来,并保证一边参加前线工作,一边努力学习。赵书记见到孩子们决心很大,只好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在执行任务中,孩子们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有一次年纪最小的小明负责坚守电话机,因为贪玩和胆怯在敌人打炮前没有及时地敲防炮钟,赵书记和林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不断勉励、帮助他克服缺点。孩子们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阵地参加修工事,运炮弹,帮助民兵看守监督岗,敲防炮钟,给解放军叔叔送茶水、送饭、缝洗衣服鞋袜,在狂风暴雨的黑夜,还为解放军叔叔烤干衣服。同时他们还抓紧学习功课,与后方的同学比赛。在实践中,孩子们锻炼成为坚强勇敢的小战士。敌勾结,并冒充小明妈妈多年未见的、从南洋回来的弟弟。国坚看出破绽,一面派小明向赵书记报告情况,一面冒险陪特务上军事要地狮子山,暗中监视特务的行动。由于公社党委的周密策划和孩子们的机智勇敢,终于将特务和暗藏坏分子生擒。敌人不断加强对我沿海进行军事骚扰,公路大桥被炸断了,为保证运输,公社党委决定紧急抢修。林老师为抢修桥梁在敌人炮火中不幸牺牲。孩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向团长献上红领巾示报仇的决心。接着,我军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敌人阵地。突然,团指挥部通向三连的电话线被炸断了,电话员小虎受了重伤。在紧急关头,孩子们手拉手,以身体接通了电话。当三连的炮火又向金门岛发射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微笑。
HD中字版
HD中字版
HD无对白
HD中字版
HD中字版
HD中字版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表演色情,格调低俗。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1]。可惜梅兰芳拍摄京剧电影《贵妃醉酒》时虽然功力深厚,毕竟已年过花甲,对高难度动作有所改动。所幸梅派艺术后继有人,令该剧仍然常演常新。
剧源何处
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该剧的突出特征是载歌载舞,通过优美的歌舞动作,细致人微地将杨贵妃期盼、失望、孤独、怨恨的复杂心情一层层揭示出来。如杨贵妃前后三次的饮酒动作,便各有不同: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酒杯缓缓地啜;第二次是不用扇子遮而快饮;第三次是一仰而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开始时她还怕宫人窃笑,因而故作矜持,掩饰着内心的苦闷;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最后到酒已过量时,心中的懊恼、嫉恨、空虚……便一股脑地倾泄出来。再如三次“衔杯”的动作,也将杨贵妃从初醉到醺醺醉意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这些歌舞化的动作,也体现出杨贵妃骄纵任性和放浪的性格内核。
京剧中的诸多旦角流派以及各地方剧种也有此剧的演出,但从流行程度而言均无法与梅兰芳相比肩,即便是曾有评论认为的“南欧北梅”(据称梅是美中见醉,欧是醉中见美)的欧阳予倩的版本亦未能真正流传下来。
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表演色情,格调低俗。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1]。可惜梅兰芳拍摄京剧电影《贵妃醉酒》时虽然功力深厚,毕竟已年过花甲,对高难度动作有所改动。所幸梅派艺术后继有人,令该剧仍然常演常新。
剧源何处
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该剧的突出特征是载歌载舞,通过优美的歌舞动作,细致人微地将杨贵妃期盼、失望、孤独、怨恨的复杂心情一层层揭示出来。如杨贵妃前后三次的饮酒动作,便各有不同: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酒杯缓缓地啜;第二次是不用扇子遮而快饮;第三次是一仰而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开始时她还怕宫人窃笑,因而故作矜持,掩饰着内心的苦闷;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最后到酒已过量时,心中的懊恼、嫉恨、空虚……便一股脑地倾泄出来。再如三次“衔杯”的动作,也将杨贵妃从初醉到醺醺醉意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这些歌舞化的动作,也体现出杨贵妃骄纵任性和放浪的性格内核。
京剧中的诸多旦角流派以及各地方剧种也有此剧的演出,但从流行程度而言均无法与梅兰芳相比肩,即便是曾有评论认为的“南欧北梅”(据称梅是美中见醉,欧是醉中见美)的欧阳予倩的版本亦未能真正流传下来。
HD中字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HD国语版
朝鲜战争打了三年以后,美帝国主义不得不座在了谈判桌上。但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经常派特务越境收集我方情报,三八线上成了第二战场。美军戴维斯上校(道洛霍夫 饰)准备派遣间谍到北朝鲜找日本潜伏特务山本太郎(张展望 饰)取回002情报。甄别再三,他把任务交给了乔三(王运庭 饰)和崔春生(裴有犹 饰)。因为崔在日本特务机关受过训练,且他又是朝鲜人,还被特务机关洗过脑。俩人越境找到山本太郎,拿到002情报,在返回的途中,崔腿被打伤,躲进了阿妈妮家中,言谈中被阿妈妮发现了破绽,崔春生打伤了阿妈妮(王伯玲 饰),俩人落荒而逃。最终落入我志愿军和人民军之手。经证实,崔春生竟是阿妈妮的儿子......
HD国语版
员外曹林的续弦赵氏带着儿子苍娃来到曹家后,将曹林前妻之子曹宝山及其妻儿赶至下院,过着贫寒生活。适逢大比之年,曹宝山欲进京赴试,手中缺少盘缠,找其父求援。曹林私赠给他十两银子作路费,不料被赵氏发现,赵氏堵门夺银,并恶语中伤。曹宝山无奈,准备题诗卖画、沿街乞讨进京。路上遇见出门要帐回来的异母弟弟苍娃,苍娃听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埋怨其母不公,他慷慨地将讨回的五十两银子及身上的衣服赠给哥哥。之后,苍娃将自己的头部打伤,慌称是路遇强盗被劫,瞒过其母,并住到下院其嫂张氏处养伤,诓其母送来米面油盐,供给张氏和两个孩子生活。赵氏看出破绽,设下毒计,她假意将张氏和孩子接回上院,并以躲闲话为名,让苍娃到舅舅家暂住数天,暗中下毒药害死曹林,然后又嫁祸于张氏,贿赂县官,将张氏屈打成招,打入死牢。苍娃从舅舅家回来后,见状大惊,前往探监问情。他对母亲毒死继父、诬害嫂嫂心中不平,为救嫂嫂,自己承担了毒死继父之罪。县官因理屈心虚,只好放了张氏,将苍娃收监,决定秋后问斩。赵氏为夺家产而害张氏,不料反害了自己,她将家产花尽,仍赎不吃苍娃,落得众叛亲离,最后羞愧碰死在监门。进京赴试的曹宝山得中状元,钦命代天巡抚来到河南,在复审案卷中,发现了这桩奇案,经过提审苍娃,澄清了冤案,惩办了赃官。当张氏为表感激之情,买芦席来到刑场准备卷埋苍娃时,苍娃故意装死,和嫂嫂开了一个玩笑。张氏吓得昏死过去,醒来后得知丈夫中了状元,为苍娃平了冤案,转悲为喜,一家团圆。
HD中字版
黄梅戏电影。
冯素珍(严凤英)与李兆廷(陈文明)自幼同窗共读,及长订下鸳盟,但李家被奸臣陷害一贫如洗后,这门亲事遭素珍嫌贫爱富的后母王氏(黄福影)阻挠。素珍心意不变,将兆廷相约于后花园送银百两,又赠玉麒麟一支。王氏闻风赶到,以偷盗名义将兆廷送官查办,又把素珍许配富贵人家。誓死不从的素珍逃出家门,女扮男装来到京城找寻被王氏赶出家门的哥哥少英(熊少云)。
素珍遍寻不着少英,却见招考皇榜,灵机一动冒兆廷之名应试,打算得到功名时将兆廷搭救,不想竟高中状元,被爱她才貌的皇上招为驸马。不知如何是好时,前科状元、八府巡按张绍民前来将她拜会,一番寒暄,她认出绍民正是哥哥,兄妹两人开始共谋脱身之计。但圣旨召素珍即刻进宫与公主(潘璟琍)完婚。洞房花烛夜,再三推辞的素珍令公主起疑,被迫吐露真相。公主震惊之余,感动于她的情义,但皇上得知后勃然大怒。
冯素珍(严凤英)与李兆廷(陈文明)自幼同窗共读,及长订下鸳盟,但李家被奸臣陷害一贫如洗后,这门亲事遭素珍嫌贫爱富的后母王氏(黄福影)阻挠。素珍心意不变,将兆廷相约于后花园送银百两,又赠玉麒麟一支。王氏闻风赶到,以偷盗名义将兆廷送官查办,又把素珍许配富贵人家。誓死不从的素珍逃出家门,女扮男装来到京城找寻被王氏赶出家门的哥哥少英(熊少云)。
素珍遍寻不着少英,却见招考皇榜,灵机一动冒兆廷之名应试,打算得到功名时将兆廷搭救,不想竟高中状元,被爱她才貌的皇上招为驸马。不知如何是好时,前科状元、八府巡按张绍民前来将她拜会,一番寒暄,她认出绍民正是哥哥,兄妹两人开始共谋脱身之计。但圣旨召素珍即刻进宫与公主(潘璟琍)完婚。洞房花烛夜,再三推辞的素珍令公主起疑,被迫吐露真相。公主震惊之余,感动于她的情义,但皇上得知后勃然大怒。
HD国语版
HD国语版
HD中字版
辅业亲王朱厚燔党同伐异,偕夺兵权。罪证为潮州总兵刘光辰所掌握。刘欲上京面圣,弹劾奸王,不幸被朱之心腹、新任东南都督陈文华杀害于枫树坡。刘光辰之女刘明珠得知其父壮志未酬,受奸所害,决心继父遗志,上京面君。刘明珠历尽艰难险阻,来到枫树坡,在何氏妈妈相助之下,到刘光辰墓地祭奠。巧遇海瑞暗察回归,即诉冤情。海瑞为斥奸臣,带刘明珠至府中,待朝圣君,海瑞在朝圣中揭露了刘光辰一案,穆宗皇帝碍于皇叔朱厚燔辅助基业之绩,在众卿诡言之下,无法辩清真伪,求请老太后主决。太后为保皇权,竟出丑策,一面密谕海瑞到天津天查勘刘光辰一案;一面由穆宗下旨召海瑞在5天内挑选能女为太后寿庆穿制百宝珠衣,欲挟海瑞放弃奏劾朱厚燔。海瑞在夫人的协助下,亲赴天津卫,由海瑞夫人和刘明珠假扮穿珠女进宫穿珠衣。朱得知其中情由,又设毒计,企图火烧珠衣,致海瑞误延交衣日期之罪。幸得侍女迎风透露,海瑞夫人与刘明珠偕衣逃走,将珠衣提前交与太后。朱厚燔谎报珠衣烧毁,要治海瑞欺君之罪。刘明珠怒揭朱的阴谋,又逢海瑞详察回宫,当堂出示朱的罪证。穆宗始知朱的面目,但太后因朱系皇亲国戚,不便处刑,便赐刘明珠玉如意一支,要其回。刘明珠接过玉意,悲愤交集,当堂怒惩朱贼,终于使家恨国仇得以昭雪。
HD国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