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妖怪传》是由西瓜视频自制出品的、首档讲述“中国妖怪”的文化纪录片。在片子中可以了解到《山海经》等著作里极具个性色彩的 8 只妖怪,每一只妖怪都有它的中国故事。内容引入了专家和文献资料,采用动态漫画加真人讲述相结合的形式,带大家一起感受古人了不起的想象力,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中国人充满力量的精神内核。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是东方卫视打造的文化纪实寻访类节目,将于2019年8月13日起每周二晚21:30在东方卫视播出,整季共10期。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是一次跨形态节目的综合创新制作走访纪实+影视化演绎。每期透过真实寻访、场景再现、人物再现的形式,立体讲述一位时代英雄的故 事,致敬英雄。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
“英雄探寻者”陈辰将和“英雄演绎者”严屹宽、俞灏明、宋轶等影视演员,通过真实寻访和明星化身英雄场景重现的方式,共同讲述一位英雄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演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闪亮名字背后的故事,从而满怀敬畏之心,传播正能量。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通过一堂最别致的“课”,让更多当代青年人承接英雄文化、铭记闪亮的英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建国70周年。
警匪狭路相逢,引发汉源枪战;凉山特大爆炸案,百余警力誓师破案;为防女友红杏出
墙,竟用铁锁锁其下身;一群非法中介欺骗打工妹,逼迫妇女卖淫……
江洋大盗的末日,新世纪一号劫案;色魔的下场;彭山扫黑;变态杀手落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必受法律的严惩,刑侦大案林林总总,无不宣示恶徒
的可耻下场,人民警察捍卫法律尊严,勇破疑案要案,方显出英雄本色。
一部“西部刑侦大案要案录”,折射出法的威严,干警的辛劳,匪徒的末路,不得不看,不得不细看,看后酣畅淋漓,令人拍案惊奇!
01、法网恢恢(上下)、劫匪的劫日
02、色魔的末日(上下)、现代“贞操锁”的来龙去脉
03、达洲第一枪案(上下)、恶媳凶猛
04、清溪苑绑架人质案、青城后山杀人案
05、10.8涉黑杀人案(上下)、11.21天全绑架杀人案
06、禁毒万里行1、2、3
07、禁毒万里行4、5、6
08、凉山特大爆炸案(上下)、山大王的日子
09、遂宁逼妇女卖淫案(上下)、阳光下的罪恶
10、汉源灭门惨案(上下)、残暴丈夫挑断妻子脚筋
11、智破无头案(上下)、由爱生恨酿惨剧
12、泸洲绑架落网记、喋血竹海
13、惊天毒案、阻击毒流、死囚
14、变态杀手落网记、冷漠的“亲情”、活埋疯妻
15、绑匪的自白、惊魂四小时、追缉八小时
16、三角畸恋的恶果、恶夫挖眼、婚外情引发的悲剧
17、霸奸女儿的禽兽父亲、放“飞鸽”、公公霸奸儿媳
18、雅安第一刑事案、连环凶杀案的背后、惨案启示录
19、江洋大盗的末日、假枪抢银行、新世纪一号劫案
20、《借种》悲情、金沙江边碎尸案、打借条的抢劫杀人案
汉字里的中国——一个巨大的文字世界,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庞大、悠然。这些字的背后有先人非凡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同时也蕴含着他们生活的智慧与哲学。本系列片共三季。第一季播出25集,每集一个汉字。主题分别为“天之下”“文明的缘起”“向何处去”“最初的生活”“世界还有它们”
建于1899年的上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距峰顶约20公里,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相传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阿古桑杰是寺中唯一的僧人,他将珠峰视作空行母的化身,人类不应当打扰她,但他的儿子却是一名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的出色高山向导。
这所全球唯一持续招生的登山学校仅面向珠峰脚下的两个县招生,目的是花四年时间把牧民的孩子培养成勇敢坚毅的高山向导,他们将在每年仅有几天的登顶期到来之前铺路、修保护绳、搭建从大本营到8400的所有营地、搬运物资和行李,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客的安全,好让他们不断突破自己,前往独自无法抵达的高处……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的故事。它的名字来自于藏民们画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当地人称之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灵魂通往圣地,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将8848当成旅行的终点,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起点与成年礼。
西南大学大四学生、独立青年导演陈一线(本名陈宇舟)团队凭借新作《医院里的中国》摘得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五届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片长片奖。这是他继去年的纪录片《边城》之后再次荣获该奖。
从去年蹲点长沙火车站拍《边城》,到今年驻扎湖南省人民医院拍《医院里的中国》,22岁的陈一线已连续把两个寒假献给了心爱的纪录片事业。“他身上那种年轻导演的热情和执着感染着我们。”赖聃妮是陈一线的学姐,已在北京工作的她此次应邀出任该片联合制片人,“为了真实而完整的记录,他连除夕夜也不给团队放假,大伙儿轮换着回家吃完团年饭后便赶回医院,工作结束已是凌晨两点。”
寒假回老家长沙后,陈一线组织起20人的团队筹拍新片,“主要是《边城》原班人马,以西大戏文系10名长沙学生为主”。为了保证大学时代最后一部作品的独立性,陈一线婉拒了外来投资,“启动资金4500元,都是团队凑的。”
1月25日开机,3月20日杀青,4月20日做完后期。近三个月的拍片经历让陈一线仿佛重生了一次,“原本想批判体制,后来决定立足普通人的故事,医院里那么多悲欢离合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事实上,2个月拍摄的原始素材达1600个G近200小时时长。陈一线说,最后保留的老中幼三代人的故事,围绕爱与死亡这一主题彰显情感———爱情、亲情等。
最让陈一线触动的是除夕夜拍到癌症病房一位奶奶的死亡。“12点钟那一刻,病房外烟花四起,屋里哭成一片,到处是绝望和悲伤,我写剧本都不敢这样设置的情景,真实发生了。”陈一线说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置身于死亡现场,“拍了一会儿无比难受,只好换伙伴来拍,自己出去透口气”。之后大年初五他再次拍到婴儿死亡,“隔着门玻璃拍到哭泣的母亲,她忽然转身瞟到我们,我很有负罪感。”
陈一线希望勾勒出21世纪初期中国医院里的剪影,“唐学军与叶淑仪的对比体现了中国社会典型的贫富差距,而在命运上,回港治疗的陈锦荣不久去世,回家等死的唐学军却仍在顽强抗争,这更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意志的坚韧。”
66分钟的影片主要呈现了老中幼三组病员的故事:年过花甲的美籍香港商人陈锦荣因骨癌滞留长沙,医治73天无果后妻子叶淑仪决定联系国际救援队回港继续治疗;进城务工的中年人唐学军身患白血病,因无钱治病从省里向市县一级一级转院直至放弃治疗回家等死;还有一个没有名字的4号床婴儿,他本可被治愈,却因父母已有另一胎用来传宗接代而不愿花万元治疗费,遭到遗弃致死。
人类在享受物质消费时,留下的是垃圾和污染。王久良通过拍摄垃圾,来解读繁荣背后的中国,追溯出口垃圾的国家,发现了一个被物质裹挟的世界。
中外对话: 即将完成的纪录片《塑料王国》,与之前的《垃圾围城》和酝酿中的“世界的垃圾场”相比,拍摄重点和视角有什么不同?
王久良:《垃圾围城》拍摄的是北京周边的垃圾污染状况。《塑料王国》呈现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在中国处理的情况。但到达中国的垃圾不仅仅是塑料,所以现在着手做的一个片子叫“世界的垃圾场”,片名还没定下来。这意味着我们要跑遍全中国寻找洋垃圾的踪影,这是个全面的地毯式的搜索。
片中的“塑料”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指废旧塑料本身,但它还有第二个更深的含义,表现的是外表的繁荣、实质的脆弱,类似经过 “plastic surgery” (整容手术)后,呈现出来的光鲜的外表。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看起来物质繁荣,但背后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代价是巨大的。如果你连命都快没了,赚钱又有什么用呢?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这些指标算下来的话,你会觉得中国的发展看起来很了不起,但其实很廉价、很脆弱,所以新片英文名字叫Plastic China,就是为了陈述这个主题。
这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吗?中国因为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饱受争议,但国际大家庭实际上也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这其中就包括向中国输入垃圾。
还有一个更隐性的问题是“出口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商品制造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当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廉价商品运往国外的时候,带走的是什么?是资源,能源。留在中国大地上的是什么?是污染!
中国的商品运到你们国家,你们的垃圾又运回中国,生产和抛弃垃圾的环节都在中国,你们是消费者,那我的命运是在为你服务。
当国外的人们在享受着“中国制造”所带来的便利时,是否想象到,你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另一个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发展代价之上的!
一袭如画的长裙,扎着一朵白色玫瑰的巨大的发套,足足二十公分的高跟鞋……碧浪达夫人眼角挂着混和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泪在灯光昏暗的酒吧里低吟浅唱,纵声高歌——从白光(四十年代的歌后)到闫秋霞(白派京韵大鼓传人),从调侃仰慕者送来的不菲小费到对台下骄傲女人的尖酸与不屑,从渴望的沉浸在回忆中的温暖歌唱到绝望的跳大神式的嬉笑怒骂……嘈杂的环境中,舞台是她的——这个小小的舞台是属于这位华丽的、庄严的、刻薄的、胆怯的、恶毒的、势利的、羞涩的、不幸的、风情万种的、母仪天下的、冥顽不灵的碧浪达夫人的!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经常会去同性恋的专门的据点——比如公园和浴室寻找故事——邂逅,调情,做爱,吃饭……裁缝说他天生就喜欢男人。
在裁缝眼里,他的父母是不幸的;他的童年一直缺乏安全感,也没有什么意思。
长大后的裁缝靠做衣服的微薄收入供自己去了广州,他想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名走红的“妓女”……确实,他遇见了一些让他刻骨铭心的男人——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那时他还很年轻。
一次不慎染上梅毒的经历让裁缝开始吟诵《心经》……日复一日,当他反复吟诵从而慢慢忘却了经文甚至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了彻底颠覆的时候,他似乎有了一点安全感。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生动地强调:金钱,色情。他依旧这样生动地活着:在渴望中,在绝望中。
健谈的裁缝就是台上的碧浪达夫人。
在物质文化中,建筑很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传统。追溯那些恢弘的营造最初的缘起,我们找到了“家”的概念:百姓与帝王之家、精神与感情之家、宗教与信仰之家......这些家园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里,在幅员辽阔、风格迥异的地理环境中,在多姿多彩德民族风情的滋养下盛开出五色斑斓的花朵,不仅取得了建筑学和美学上的杰出成就,也将当时当地的人文思想与哲学观念凝固在那些砖石土木里,用细节将美的启示代代相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官方非卖品,10语10字,只当外交礼品赠送。
“对西部乡村局部人文和自然生态细腻温暖绵长的记录,有力量的影象志”
《马大夫的诊所》
作者: 丛峰
片长: 210分钟拍摄: 2007
作者简历:
1995年 毕业于南京大学
2002年 出版诗集《那里有一列我看不见的火车》
2002年 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单元展
2005年 开始拍摄纪录片
作品年表:
《信仰》(2006)
《持遥控器的人》(2007)
《马大夫的诊所》(2007)
影片简介: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镇,这里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
马秉成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乡村医生。由于医术高超,他狭小的私人诊所里,每天都有很多前来求医的普通农民。
等待看病或抓药时,人们时常谈起各种各样的事情。春天,种完田准备外出打工的人们,临走前到诊所来看病抓药,有年轻人,甚至还有老太太;几名妇女谈论起一个外出打工失踪了十年的人;由于早年在小煤窑的长期劳动, 一位老汉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他回忆起那一代人的遭遇,他是挖过煤的人中活得最长的;谁家买来的媳妇儿跑了,这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一些外出打工的人由于身体承受不住,又被迫回来看病。
生老病死,如同季节更替。马大夫,诊所的主人,周而复始地接待着一批批不同或相同的病人……
导演手记:
甘肃黄羊川如同中国的一个缩微模型,这里是一个本质上相当封闭,却又不断被外部力量所改变的地方。人们来到诊所的目的是解除肉体痛苦,然而,他们却在有意无意地谈话中,透露了痛苦的根源——精神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这个诊所具有了双重功用:医治疾病的空间/闲谈、抒发苦闷、交流体验的社交场所。马大夫医治病人的肉体痛苦,我则记录下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抱怨、愤怒或感叹。我要感谢马大夫,是他使我得以分享这个空间。
——关于片名《甘肃的意大利》
丛峰:这是个戏仿的说法。当地人说“一起”是yidaling,有人出去打工,别人问,你哪里人。那人说,我***人。又问旁边的,说,我yidaling。别人惶恐,你意大利人?
——关于拍摄的来龙去脉
丛峰:2000年开始去这个地方,也住过一段。2005年去拍了10天,2006年又去,这次时间比较长,跟当地人也都成了朋友,很多人的家里都是常去的。07年春节又去了一趟,拍出外打工回来的人。前前后后拍了100多小时的素材。
——为什么选取这个地方?
丛峰:跟我个人关系比较大。从2000年开始,经常去那里。而且觉得浓缩了中国农村社会。当地人的价值观等等还留在过去。
——其他的拍摄计划?
丛峰:我会在当地再继续拍下去,有一个计划是当地人聚会和喝酒;另外一个是,当地因为一个扶贫项目建了一座五星酒店,下一部片子会跟它有关。
——当初拍摄是想给谁看的?电影节?
丛峰:当初拍这个片子也是想能帮帮当地老乡。跟马大夫成了朋友,他的生活很有意思,每天就是看病,聊天,晚上喝酒。如果有收益,也想支持一下他。
——巨大的信息量,也很有分量。片子很难得,没有拔高,也没有把当地写得很惨,但在结尾葬礼和中间流露了很多的个人情感。建议如果面对100小时的素材请三个与当地毫无关系的人剪辑出一个平行世界的版本,可能会很有趣。
镜头跟随着住在三峡库区的农妇张秉爱,真实的记录了她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张秉爱的丈夫身患顽疾,因此,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张秉爱的心中依旧怀有希望,因为她那有出息的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
除了普通农妇外,张秉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钉子户。作为第一期移民中唯一留下来的那一户,张秉爱默默决心,在得到应得的土地之前绝不动摇,这是她为自己划下的底线。大坝截流近在眼前,如今,第二期移民都已经全部迁走了,在一片废墟之中,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家显得那样渺小,飘摇。
镜头中的漫无目的,眼睛里的司空见惯,喧闹暴戾的噪声,空寂凌乱的画面,略带散漫的影像,给你带来的也许不是享受,不是思考,而是进一步的混乱———你会看到煞有介事满月,一本正经的促销,光天化日下的暴力,不动声色的悲哀,看似天真的成人游戏,举国欢腾的万众狂欢,幽灵一般的焰火和让人战栗的爆裂——— 像是祭奠着这个喧嚣的年代。
湖北武汉常青第一小学,三年一班的班主任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民主的含义,于是在班中组织了一次班长的民主选举活动。候选者总共有三人:成成,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颇有心计的他在这次选举中不遗余力,志在必得;罗雷,作为这个班的前任班长,他有着根深蒂固的威信和指挥力;许晓菲,三个候选人中唯一的女孩,乖乖女甚至爱哭鼻子,似乎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三个孩子围绕班长的职位展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和家长也不可避免地卷了进来……
本片荣获2008年亚什兰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08年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成人评委会金奖以及儿童评委会第二名。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在飞速发展。排骨和许多人一样。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骨,江西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版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排骨非常喜欢电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可是他说他从来都没看过,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欢看马大帅(搞笑电视剧),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2005红遍中国的网络流行歌曲)。他说,他还喜欢看漂亮的女孩。
排骨是个很矛盾的人,他渴望爱情,但坚持的认为象他这种层次的人(他认定象他这种层次的人是包括没有什么文化,农民出身的所有的人),是没有爱情的。
自梳
拍摄地点:广东佛山
作者:骆仪
录音:赖格贤
参展纪录
2010英国Exposures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提名
2010波兰Aspekty视觉人类学电影节
2010约旦短片节
2010印度马杜莱国际纪录片与短片节
2011印度国际女性电影节
2011土耳其国际Filmmor女性电影节
2011爱沙尼亚Worldfilm塔图视觉文化电影节
2011英国RTS皇家电视学会学生电视大奖
2011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这是一个关于抉择的故事。清末民初,在二十几岁时,面临顺从父母之命还是立誓终身不嫁的选择,广东地区的不少女性都选择了后者。已立誓的姊妹帮她们挽起发髻,她们成为了“自梳女”。自梳女不做家庭妇女伺候丈夫和孩子,而是在工厂劳作半生,在养老院度过晚年,一生独立。如今,仍健在的自梳女大多年届九十。回首一生,她们的讲述里有骄傲、有孤独,但无悔:“那会儿时兴自梳!”
作者阐述
自梳女现象曾广泛存在于清末民初的广东地区,是经济发达、民风开放与传统观念多种因素杂糅的结果,在解放后消失。如今仍健在的自梳女已寥寥可数。作为在广东长大的女性,我从小听说“自梳女”的故事,一方面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把这种独特的现象和她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有感于当今社会仍然以婚姻状况给女性贴标签(如“剩女”),想要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引起一些思考。大部分“自梳女”识字有限,并不知道什么是女性主义,但她们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非常强。而她们对誓言的坚守,到底是独立还是传统?是固执还是看透?这种选择是对是错?在生命接近终点时如何看待年轻时做出的选择?我在片子里问了许多问题,她们的回答要比我想象的简单得多,拍完后我却感到这些问题更难回答了。
骆仪:
八零后,曾于广东某报担任记者编辑数年,2009年赴英国伦敦学习纪录片制作,现居北京。
作品年表
自梳(2010)
外面充满着许多看似寻常但超出我们想像的东西。
这些每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东西是些什么呢?当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出现时我们会停下来看看吗?看完之后会想些什么吗?透过镜头重新再看一遍会怎样呢?会再想一想吗?
外面的一切,总在不断地开始和结束,所有这些并不会因你我的注视而改变,我们的注视除了能够触动一下我们的内心外,剩下的也只能是再将它记住而已。
本片素材拍摄于2001到2005年,片段长短不一,长则数分钟,短则数秒钟,都是发生在街头和窗外的凡事。透过这些日常的琐碎,或许可以看到些许生活的真实——平凡、平常、无奈、无聊、偶然、自然、情绪、情意、乐观、乐趣、生活、生命等等。
这是一部独特的纪录作品,而它的意义则是需要观众的一再沉思。当你对一个日常事件视而不见的时候,你可以将它拍摄下来看上一百遍,也许你会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观念。《外面》的勇敢尝试给许多独立纪录片创作人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发。同时,作者的对当前社会如此丰富的纪录也是惊人的。影片从细微处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他人饱满的感情。
★第47届意大利波波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竞赛单元
★第11届里昂亚洲文化电影节/最佳影片新闻奖/新亚洲电影单元公众奖
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孩子的心中没有对错,就如同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却又不可避免地被强加了许多来自大人的既定价值观。孩子无所顾忌的言语,似乎也折射出一些不难捉摸的意味……
本片2001年5月开始筹拍,经过3、4个月观察和准备于当年9月正式拍摄,历时14个月前期拍摄工作结束,于2004年3月正式完成后期制作,影片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本部纪录片直击“艾滋病”这个敏感而恐怖的话题,以跟踪拍摄被感染的马深义一家为整条线索,赤裸裸的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家庭面对生死的生活原态和他们的心路。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乡村中,很多村民在卖血脱贫的鼓惑中,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马深义一家就住在文楼村。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儿马宁宁以外,整个家庭都是艾滋病的受害者。纪录片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讲述艾滋病带给整个家庭的这场灾难。
本片荣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2004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2004年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处长江流域的神农架林区,由于地理偏僻,高山峻岭阻缓了当地山民与外界的联系。这个地方至今尚完好地保存着创世神话史诗《黑暗传》。
深山里,爷爷和儿子、儿媳、孙子过着简单的日子。儿子杨福新是个道士 ,以为死者超度亡魂上天堂为业。爷爷身体的衰朽、饮食上的担忧、媳妇的排挤,使得他无地自容,没有一个所谓的“灵山”能够藏身,他无非是指望着能吃点什么而已。人一个一个死,年轻人、老年人,道士儿子把灵魂一个一个带入他认为的所谓天堂。而爷爷却面视着灵山,一手抓住那尚未成熟的石榴……
本片以上世纪60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为初始背景。
由于这次发展的需要,有很多人们为了国家建设都热情积极的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千家万户,各有各的故事。此片就是讲述了4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大型军事题材纪录片《向毛主席汇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64年摄制的一部反映当年毛主席党和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济南军区军事大比武的盛况。
画面里呈现出不少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物的生动画面和军事表演的激烈战斗场面。此片在当年只限于内部发行观摩,影片时间长达一个小时。
1976年10月。为了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解放军驻京部队文工团联合演出文艺节目:三军大合唱《坚决打倒“四人帮”》;舞蹈《欢庆胜利》、《绣金匾》;男女声独唱、二重唱;合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唱敬爱的周总理》、《歌唱朱委员长》等。
湖南的一个普通而平静的村镇,一条等待动工的省级高速公路即将穿过这里。因为这条造价高昂的道路,许许多多以修路为业的外地人和各种施工机械潮水般涌向这里,在接下来的三年多的寒来暑往里,他们将扎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获取利益,同时也洒下汗水与血水,甚至可能一不留神失去宝贵的生命。
随着他们的到来,当地的村庄和百姓也面临被影响被改变的命运:田地征收,房屋拆迁,庙宇重建,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经受微妙而持久的冲击。修路者和当地人,两个不同群体的生活和命运与这条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交织,偶尔冲撞,或喜或悲,或苦或乐。某种意义上,这条历经艰辛的道路是国家发展之路的一个象征。
我们常常想象老年生活的悲惨,想象自我孤单身影拉长在无尽的黑夜。然而,他60岁,为了了解中国老年同志生活走遍大江南北;他70岁,为了追逐青春从来不曾停息;他72岁,和男友相伴50年相信有一种爱可以永存;他81岁,如果有人诬蔑老年人性功能衰退他一定会出庭作证反对。人说最美不过夕阳红,让我们跨越时代的鸿沟,探索年老的奥秘。来自于中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四位老同志将为我们解读他们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
北京服装学院大三学生王韵婷,被家人强迫学习模特表演。但她对模特不感兴趣,而是想出国学习外国文学。这年她被概念玖芭公司模特经纪人丁盛磊在学校发现。原来二人是老乡,丁曾经在他们的家乡小镇与王韵婷有过一拍之缘,丁盛磊惊喜遇见了旧识女神,并劝王韵婷赶紧签约做模特,却遭王拒。王告知其志向并不在此,只是为了应付家人混个学历的理由后,丁表示无奈却只能理解,给王韵婷留了名片联系方式,规劝王韵婷不要浪费自己的优秀条件,希望能在接到王回心转意的电话,后离开了,回到公司的丁翻出旧年珍藏照片并贴在在自己办公室桌上。磊暗暗觉得这个女孩特别有意思。不久著名设计师薇薇新品发布会即将在北京饭店举办,并到概念模特经纪部挑选模特人选,唯独一套特殊气质服装的模特人选迟迟定不下来,一筹莫展时发现了办公桌上的这张照片,便有意指定此模特就是理想人选的形象,磊欣喜,发现自己的眼光果然没错,于是便再次邀约王韵婷前来公司面试,王接到电话时得知自己连一套完整的模特卡都没做的情况下,就被设计师相中的消息感到意外,拿起丁的名片仔细端详,上网查询才得知原来丁盛磊所在的公司正是概念久芭,而丁这边接二连三的电话让本身就对这家传奇公司感兴趣的王韵婷心动了,概念客户要求服务至上的理念,也趋使着丁盛磊三顾茅庐对王韵婷软磨硬泡,终于让王韵婷心软,答应帮忙。
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院线公映的关于赛车和自驾车探险运动的纪录电影。本片深入世界各地著名汽车赛场和无人区拍摄,历经3年无间断的深度纪录。在挫折与成功,泪水与欢笑中,展现了他们的风驰电掣的激情人生。
何子健,含着车钥匙出生的九零后“全能型”职业车手,成为F1车手是他的梦想。但是,他的赛车在中国方程式大奖赛中状况频发,想要拿到最后的冠军,他必须背水一战。
户外探险车手刘杰,无数次深陷荒野、绝处逢生,被称为“无人区大神”。但这一次,他收到一位美女车手的挑战书,她开着武装到牙齿的进口越野车。而刘杰决定驾驶国产车,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开始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场较量。
韩魏是中国赛车界的传奇车手。多年前的一场金融风暴击垮了他的企业,是赛车帮他走出了人生低谷。他半路出家,用最快的速度拿遍了中国各种越野赛事的冠军。现在,他要驾驶自己制造的大黄蜂赛车,在世界上最艰苦,最危险的达喀尔越野拉力赛中,和世界顶尖越野车手们巅峰对决。
记录了拉萨一个居民委员会中发生的事。八廓街是环绕拉萨大昭寺的一条街道,人们都认为八廓街是拉萨的中心。八廓南街16号是一个古老的院落,八廓街四个居委会之一的八廓居委会就在这个院子中办公。这个居委会以及在这里工作的人员是本片的主要角色。从治安管理到计划生育妇女儿童问题,从人口管理到商业摊点整治,从解决居民纠纷到文化扫盲,居委会的权利和事务是极其具体而且琐碎的。本片以时间为线索,根据不同的时事背景,通过居委会的工作细节展示出这个最基层的权力机构与居民们的关系。
1997年获得法国蓬皮杜中心“真实电影节”的首奖,成为中国纪录片在世界纪录片影展获首奖的第一部作品。被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
【影片简介】
《迁动人心》讲述的是上海中心城区四行仓库所在的晋元路地块的政府房屋征收、动迁的故事。棚户区里的2652户居民集体“辞旧迎新”,在短短一个月内,动迁居民签约率高达85%,创下上海闸北区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这一切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夹杂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不安,在利益面前新生的欲望与私心,让八十多岁的老管夫妇、孕妇付维敏、开了近20年面铺的老法师等家庭陷入到复杂而纷乱的情感里。
一场坎坷而艰难的“沟通之战”拉开了帷幕。政府与群众,征收组与居民,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在各自的利益与情感立场,谈判、迂回、交换、妥协……期待许久的动迁事项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导演介绍】
崔轶导演
1978年生祖籍苏州,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本科,上海戏剧学院导演艺术硕士,
现为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剧重大题材创作办公室导演、制片人
上海电影评论家协会理事
主要论著:
《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
201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导演创作:
电影《笛声何处》,
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电影,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短篇电视剧三等奖,中国首届MFA艺术硕士优秀作品奖(剧情类),2008年苏州五个一工程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