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库
在人类的蒙昧时期,渴望风调雨顺时的五谷丰登,促使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抬头仰望威力巨大的天空。于是,先民们开始了对天的顶礼膜拜,用各种方式对天祭祀,以求得天神的眷顾和庇佑。人类文明踏入新千年之后,在北京南郊,世人看到了一处庄严静穆的建筑群,它就是——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实行天地合祀,叫做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 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目前的主体建筑除祈年门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外,其余都是清代建造的。
天坛建筑群,包括陈设列神牌位以及皇室先祖的皇穹宇,用于孟春祈谷的祈年殿,有“小紫禁城”之称的专供皇帝沐浴斋戒的斋宫等,还有享誉海外的声学建筑——回音壁,有着“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的三音石,以及充满了传奇故事的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建筑群经过历代的修复和改建,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更称得上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该纪录片是国内首部“反美食”的美食纪录片。
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食物的进化史,在漫长岁月中,赖以生存的“食物”逐渐变成了“美食”,各种烹饪手段也让食材变得美味多滋。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美食的地图中,总有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传统被沿袭保存至今,而这些经过历史洗礼的“美食”,糅合了传统、地理、人文等因素,成为了当地 人的热衷之物、游子心中“家”的味道,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
不过这些传统美食在外乡人眼中,似乎有着另一种符号化的概念:奇葩、可怕、难闻……主创团队以此为灵感,搜寻遍布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奇葩”美食,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探寻美食与地域、人文之间的关系。
新美食纪录片《家乡菜 中国味》以留在人们记忆中最深处的味道为切入口,跟随八大菜系传承人,回到食材发源地,穿梭在山间、田野、小溪,寻找纯天然食材,在故乡最熟悉的篱笆藤下,还原故乡儿时的味道。远离家乡的人每当尝到这种特殊的味道,就会唤醒对家乡、家人的无尽回忆。
本片 荣获第四届深圳青年影像节纪录片类 最佳创意奖 ,香港中文大学、 第二届中国民族博物馆 永久收藏奖 。
有意想观看的,可联系版权方微信:1714371600
《加一》颠覆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固定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呈现最真实的留守儿童生活。
加一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次短暂的相聚都会牵动加一幼小 的心灵:长途 跋涉和爷爷去看望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别时躺在爸爸腿上静静落泪;春节过后妈妈提前出去打工,没有说再见是因为偷偷躲在被 窝里泣不成声。然而父母离开后生活依然要继续,忍受过难尝的别离滋味后,依然要忘掉烦恼,快乐地和同学玩耍,淘气地逗哭弟弟后又像大人一样哄着他。每天和弟弟徘徊在哭与笑之间,就这样在痛与乐中成长着。
留守儿童并不是“苦逼”的代名词,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有他们的纯真,他们也确实要忍受不一样的孤独和无奈。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这个时代的特殊印迹。
The documentary, “JIAYI”, adopts a particular position from where it objectively and non-discriminatingly uncovers a real world of these left-behind kids in rural area in China, which overthrows the social stereotyping towards this special group existing in the remote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JiaYi, one of these unattended children, cherished every single reunion with her parents who work as migrant labors: she would travel thousands of miles with her grandfather to visit them; lying on her father’s leg and crying silently is her way of resisting saying goodbye; Tears flooded her eyes so violently that she didn't says any words when her mother had to leave earlier than planned to start working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However, life goes on no matter they are ready or not. She struggles to survive in the suffering of separation while at the mean time, she must learn to forget this painfulness and pretend to live like a normal kid who enjoys her time in school with peers. She, like a mature adult, can make her younger brother cry and then burst into laughs. Their life is filled with tears and laughter as they grow up happily and toughly.
“Sadness” is not supposed to be the first image of these unattended children. Even though they have to withstand the loneliness and desperation that are not normally experienced by their peers, they still have their share of happiness and innocence. They contribute to maybe a minor section of this era but their very existence still leaves marks on this thriving generation filled with variations.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唱《一无所有》,在随后出版的该演唱会拼盘音带《让世界充满爱》中收录了这首歌,这才被视为中国摇滚的开端。
本片采访了中国摇滚23组摇滚艺人,崔健,汪峰,郑钧,臧天朔,沈黎晖,张帆,唐朝老五,子曰秋野,瘦人戴秦,痛苦的信仰,铁风筝,反光镜,吴虹飞,罗琦,脑浊,面孔,天堂,夜叉,歇斯,秦勇,栾树,黄燎原,捞仔。听他们聊聊这三十年间的辉煌和低谷,传奇与非议..
三十年的中国摇滚恰如少年,这一切只不过刚刚开始……
丝棉缠绵,正蓬鬆扩张的,不只是棉花,还有整个中国。
硬铁路串起软棉花生产线,从边城棉田到城市加工厂,一粒新疆的棉花种子如何成为美国时尚舞台上正伸缩跃蹬的牛仔裤?纪录片视线紧贴产业链,第一线直击,由棉花的种植、採摘、纺织、製衣,而至销售出口,目睹中国棉花产业之全貌,直探棉花覆盖下各式产业相关人士生活,无论棉农、纺织女工、中盘商、大宗出口。棉花活儿从来不简单,指上柔软蓬鬆,日子要怎麽硬挺才能过去,一团棉花揉出千百种生活型态,耗时八年,银幕上呈现今日中国棉花史,也是一页农工生活史。
「在中国,与棉花这条生产链相关的人数以千万计,我们解读棉花,也想从中解读『中国製造』之于中国普通人的意义。」──周浩
本片荣获首届留守与儿童国际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并被香港中文大学 永久收藏。
本片以湖南省一群备战中考的重点班孩子展开讲述。他们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读书 成为摆脱自身命运的唯一出路。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面对繁重的功课、备考的压力、资金的不足以及家庭的教育的缺失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Junior Th ree is the last part of the Homewood Trilogy directed by Jiang Nengjie. It is about the students who are preparing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unan. The most of them are unattended children, studying is the only way for them to lift themselves from destiny. However, facing the heavy study work, tremendous pressure, fund shortage and the abs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they are in a dilemma.
兹心》是一部由患者、家属、专业人士亲述的关爱抑郁症公益题材纪录片。该片涉及青少年、高校大学生、孕产妇、中老年各阶段及多种职业人群抑郁现象,邀请并访谈患者或家属及医学、心理、教育、社会领域专家近40名热心人士,从个人、家庭、学校、医学、社会多个角度,为患者、为科学、为爱发声。
这是一个跟踪拍摄12年的故事,主人公从5岁儿童长成17岁青年。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出生、成长的一代人。
2006年,北京一所幼儿园。"孩子王"池亦洋天天带领一群男孩演习打仗,有时也会打人,被家长集体要求开除;"小公主"柔柔是一位文艺童年,一心沉浸在童话里,遭到群体排斥。升入小学,池亦洋因为成绩不好,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天天挨批,人生陷入绝望;柔柔进入家庭学校,自由自在,但父母为她的未来升学之路发生争论。中学来了,突然遭遇的橄榄球带给池亦洋人生新方向,他恢复自信,赛场上努力拼搏,生活中却连连受挫:早恋被批,申请美国学校遭拒;柔柔远赴美国求学,成绩连续拿A,但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离。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开幕式上他庄严地唱起国歌--这是他5岁时一度天天带领男孩们唱的歌;暑假柔柔回国,重返幼儿园做义工,认识到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型军事题材纪录片《向毛主席汇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64年摄制的一部反映当年毛主席党和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济南军区军事大比武的盛况。
画面里呈现出不少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物的生动画面和军事表演的激烈战斗场面。此片在当年只限于内部发行观摩,影片时间长达一个小时。
人类在享受物质消费时,留下的是垃圾和污染。王久良通过拍摄垃圾,来解读繁荣背后的中国,追溯出口垃圾的国家,发现了一个被物质裹挟的世界。
中外对话: 即将完成的纪录片《塑料王国》,与之前的《垃圾围城》和酝酿中的“世界的垃圾场”相比,拍摄重点和视角有什么不同?
王久良:《垃圾围城》拍摄的是北京周边的垃圾污染状况。《塑料王国》呈现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在中国处理的情况。但到达中国的垃圾不仅仅是塑料,所以现在着手做的一个片子叫“世界的垃圾场”,片名还没定下来。这意味着我们要跑遍全中国寻找洋垃圾的踪影,这是个全面的地毯式的搜索。
片中的“塑料”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指废旧塑料本身,但它还有第二个更深的含义,表现的是外表的繁荣、实质的脆弱,类似经过 “plastic surgery” (整容手术)后,呈现出来的光鲜的外表。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看起来物质繁荣,但背后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代价是巨大的。如果你连命都快没了,赚钱又有什么用呢?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这些指标算下来的话,你会觉得中国的发展看起来很了不起,但其实很廉价、很脆弱,所以新片英文名字叫Plastic China,就是为了陈述这个主题。
这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吗?中国因为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饱受争议,但国际大家庭实际上也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这其中就包括向中国输入垃圾。
还有一个更隐性的问题是“出口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商品制造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当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廉价商品运往国外的时候,带走的是什么?是资源,能源。留在中国大地上的是什么?是污染!
中国的商品运到你们国家,你们的垃圾又运回中国,生产和抛弃垃圾的环节都在中国,你们是消费者,那我的命运是在为你服务。
当国外的人们在享受着“中国制造”所带来的便利时,是否想象到,你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另一个国家所付出的巨大发展代价之上的!
西南大学大四学生、独立青年导演陈一线(本名陈宇舟)团队凭借新作《医院里的中国》摘得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五届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片长片奖。这是他继去年的纪录片《边城》之后再次荣获该奖。
从去年蹲点长沙火车站拍《边城》,到今年驻扎湖南省人民医院拍《医院里的中国》,22岁的陈一线已连续把两个寒假献给了心爱的纪录片事业。“他身上那种年轻导演的热情和执着感染着我们。”赖聃妮是陈一线的学姐,已在北京工作的她此次应邀出任该片联合制片人,“为了真实而完整的记录,他连除夕夜也不给团队放假,大伙儿轮换着回家吃完团年饭后便赶回医院,工作结束已是凌晨两点。”
寒假回老家长沙后,陈一线组织起20人的团队筹拍新片,“主要是《边城》原班人马,以西大戏文系10名长沙学生为主”。为了保证大学时代最后一部作品的独立性,陈一线婉拒了外来投资,“启动资金4500元,都是团队凑的。”
1月25日开机,3月20日杀青,4月20日做完后期。近三个月的拍片经历让陈一线仿佛重生了一次,“原本想批判体制,后来决定立足普通人的故事,医院里那么多悲欢离合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事实上,2个月拍摄的原始素材达1600个G近200小时时长。陈一线说,最后保留的老中幼三代人的故事,围绕爱与死亡这一主题彰显情感———爱情、亲情等。
最让陈一线触动的是除夕夜拍到癌症病房一位奶奶的死亡。“12点钟那一刻,病房外烟花四起,屋里哭成一片,到处是绝望和悲伤,我写剧本都不敢这样设置的情景,真实发生了。”陈一线说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置身于死亡现场,“拍了一会儿无比难受,只好换伙伴来拍,自己出去透口气”。之后大年初五他再次拍到婴儿死亡,“隔着门玻璃拍到哭泣的母亲,她忽然转身瞟到我们,我很有负罪感。”
陈一线希望勾勒出21世纪初期中国医院里的剪影,“唐学军与叶淑仪的对比体现了中国社会典型的贫富差距,而在命运上,回港治疗的陈锦荣不久去世,回家等死的唐学军却仍在顽强抗争,这更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意志的坚韧。”
66分钟的影片主要呈现了老中幼三组病员的故事:年过花甲的美籍香港商人陈锦荣因骨癌滞留长沙,医治73天无果后妻子叶淑仪决定联系国际救援队回港继续治疗;进城务工的中年人唐学军身患白血病,因无钱治病从省里向市县一级一级转院直至放弃治疗回家等死;还有一个没有名字的4号床婴儿,他本可被治愈,却因父母已有另一胎用来传宗接代而不愿花万元治疗费,遭到遗弃致死。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开了一个沉睡近千年的藏经洞……文物的流失让国人痛心疾首,学者的奋力拯救让人心生感慨,而这些故事似乎都昭示着一个帝国的国势衰微……本集将为观众展现一部中国近代的伤心史。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第一集里的王道士应如何评价?
《敦煌》第一集讲述的是那个伤心的故事,遗憾的是我们本来想对王道士进行一次分析,鉴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一直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王道士是一个历史的罪人、卖国贼,我们这一集的导演李果不这样认为,或许他心中的王道士很复杂,关于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我很同意他的想法。我想他是可怜、可悲、可叹的人。先不去管它了,还是来看看我们这部纪录片吧,我们还是很用心的花了5年的时间做出来的,欢迎大家拍砖。
第二集:千年的营造
莫高窟首先是一个佛教的圣地,是一个表达宗教感情的所在。公元366年,三危山的万丈金光感动了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他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这是莫高窟的肇始。本集讲述的是供养人李大宾、李明振开窟的故事。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跨越1600年,这1600年里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元,中国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留给莫高窟不同的印记和风格。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地方是怎样从一个荒芜的沙漠中的山丘成为一个宗教艺术的圣地?它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这其中它又历经了战乱、阴谋和杀戮,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信仰的力量构建的一个接一个美丽而多彩的洞窟。在长长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竟奇迹般的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再去观看这些艺术珍品时,它已经不再是历史的颜料,很多壁画的色彩和线条在慢慢的消退,它曾经的功能和价值也许被很多的人遗忘和误解。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是黑汗王朝入侵的马蹄让僧侣们心生恐惧,进而将佛教典籍保存在藏经洞中?还是寺庙将无用、残破的经卷集中的储藏在这里?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在这一集里,我们将讲述藏经洞一千多年前可能形成的原因,之所以说它可能,是因为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公认的绝对说法。持避难说的学者们认为,是因为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敦煌的历史,也造就了一千多年后一次伟大的发现。参与这个事件的主角有很多个,甚至其中包括一次谋杀的发生,曾经一位日本导演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但最新的一种说法,认为避难说是错误的,他们研究出藏经洞的形成有可能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废弃的文献、经文和艺术品存放起来而形成的。当然他们有很多的证据拿出来证明他们观点的正确。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
史小玉是元代敦煌地区的画匠。他完成了莫高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第3窟中的壁画绘画手法上乘,艺术欣赏价值极高。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今天学习绘画的人们把它视为艺术的圣殿,要去顶礼膜拜。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推测出生活在元代的一位画家——史小玉。他可能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生涯。今天也有学者认为他不是一位画家,他可能是一位曾到过敦煌的游客。他似乎是极少数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一幅绘画上的人。在敦煌莫高窟神秘的第三窟,从来不对世人开放,在那里有一副据说是史小玉创作的千手观音,那是一副举世之作,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在片中我们将向你呈现这幅堪称伟大的画作和史小玉的故事。
第五集:敦煌彩塑
对于最经典的彩塑进行展示将是本集的主要内容,首先将对敦煌彩塑的类型进行整体概述,展示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其次将对不同时期的彩塑进行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特点,同时体现历史传承;最后将对彩塑的细节进行展示,比如菩萨的手、服饰等,展现敦煌彩塑的美伦美幻,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璀璨。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正如希腊人赋予了印度佛陀那属于希腊审美的形象一样,敦煌的塑匠们,也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悄悄的渗入了这西域远道而来的佛陀形象之中。于是,这些远道而来的佛陀菩萨们,悄然换上了中原特征的薄衣薄带。还有那佛陀脸上的神情,安详、坦然、超逸,你从他的眼缝、脸颊、嘴角乃至身姿上能清晰的读到,这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而不露.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
第六集:家住敦煌
阿龙,是敦煌城中一个小康家庭的少妇。丈夫和儿子的突然辞世,改变了阿龙安宁的生活。一个吐谷浑人强占了阿龙的土地和水源,阿龙的生活从此不得不与这场土地官司纠缠在了一起。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阿龙是个寡妇,一千多年前,要回了曾经属于她丈夫的土地,我们的片子围绕着这场官司的进展,将向你展示一千多年前敦煌老百姓的生活,他们的喜怒悲哀和他们的信仰等等。在今天敦煌的乡村里,你或许还能看的见一千多年前人们生活的样貌,看到传统的耕作方式,他们一样喜欢吃面食,比如面片子、浆水面及大饼,唐宋时期的餐桌上一样是这些食物。当然不一样的是气候变化,那个时期的敦煌,比现在要湿润得多,水草丰美的地方也比现在要多。当然,在我们这个故事里说的最多的还是阿龙的这场官司和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包括她的婚姻及她的丈夫和儿子不幸的遭遇,也包括生活里的甜蜜回忆,幸福宁静的时刻。千年过去,生活在变与不变之间延续着。
第七集:天涯商旅
本集讲述的正是沙拉等几个粟特人怎样踏上丝路商贸之旅,经过一路坎坷之后,却因安史之乱而终生未能到达长安,最后终老敦煌的故事。通过勾勒沙拉这个个体曲折的命运,展现历史行程的衍进,反映赋予丝绸之路以活力的粟特人群体与敦煌的商贸气质。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我们通过几个来自中亚粟特商人的故事向你讲述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是如何进行贸易,如何旅行,如何遭遇强盗,又如何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的故事。您将会了解到曾经风行于丝绸之路上的很多风情和生活方式,你也会了解到一个在当今已经消亡殆尽的民族粟特人的点滴故事。这部片子试图通过短短四十多分钟挖掘出一些封存已久的历史信息,以及那些久远但在今天触摸起来依然会让我们心动的丝路商旅的故事。
第八集:舞梦敦煌
这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舞蹈,舞动的琵琶,飘逸的身姿,灵动的眼神,无不展现出它来源于宗教华丽唯美和神性的气息。这是敦煌壁画中最为人所知的一种舞蹈——反弹琵琶舞。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是如何被整理挖掘出来的,他们如何将绘画的线条变成灵动的舞蹈,跨越一千多年依然在今天保留着神秘。我们将在这一集中向您详细的讲述。而程佛儿的故事,也是我们从浩瀚的历史中捕捉了很多真实的史料拼接而成,她的身世和经历因在历史中和很多宫廷舞女相似而真实。我们把故事一直讲到了今天,这种美的气息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享受和传承。
第九集:敦煌的召唤
风沙、地震都是洞窟的宿敌,而水气、虫害等微小的元素都可能给壁画带来致命的损坏。敦煌研究院要做的工作,大者维护整个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小者细心呵护每一寸壁画......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这段历史离我们还是很近的,不到一百年。我们讲述了几个人在二十世纪最动荡的岁月中的一段故事,常书鸿、张大千、王子云等。由于他们的努力,敦煌开始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也因为他们开始进入更多人的学术和艺术的领域,张大千在敦煌做了很多的事,临摹壁画,给洞窟编画,当然他的一些做法也引起后人的争议。常书鸿离开美丽和浪漫的巴黎,来到荒凉的敦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变化,依然在敦煌坚守着,被后人称为敦煌守护神。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于右任和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前的小院里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谈话,我们的纪录片将详细的解读。这一集的敦煌是想这些先辈们致敬,并怀念他们。
第十集:守望敦煌
本集以20世纪初叶至80年代这一时间跨度为背景,表现一组为敦煌奔走呼吁,致力于敦煌拯救、守护、研究的人物群像,并突出反映常书鸿这一人物在敦煌50年中的动人故事。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的保护一直是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六十年来在严酷的自然界环境恶化中,敦煌莫高窟留存到今天实属不易。我们将讲述这六十年来敦煌的保护、学术的研究和国际化的合作等许多话题。这一集的故事讲得有点严肃,也许并不是那么有趣,但必须要讲,这关系到很多人一生的倾情付出。我们把镜头同时对准了散落在英国和法国珍贵敦煌文献以及他们今天的故事。
警匪狭路相逢,引发汉源枪战;凉山特大爆炸案,百余警力誓师破案;为防女友红杏出
墙,竟用铁锁锁其下身;一群非法中介欺骗打工妹,逼迫妇女卖淫……
江洋大盗的末日,新世纪一号劫案;色魔的下场;彭山扫黑;变态杀手落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身试法,必受法律的严惩,刑侦大案林林总总,无不宣示恶徒
的可耻下场,人民警察捍卫法律尊严,勇破疑案要案,方显出英雄本色。
一部“西部刑侦大案要案录”,折射出法的威严,干警的辛劳,匪徒的末路,不得不看,不得不细看,看后酣畅淋漓,令人拍案惊奇!
01、法网恢恢(上下)、劫匪的劫日
02、色魔的末日(上下)、现代“贞操锁”的来龙去脉
03、达洲第一枪案(上下)、恶媳凶猛
04、清溪苑绑架人质案、青城后山杀人案
05、10.8涉黑杀人案(上下)、11.21天全绑架杀人案
06、禁毒万里行1、2、3
07、禁毒万里行4、5、6
08、凉山特大爆炸案(上下)、山大王的日子
09、遂宁逼妇女卖淫案(上下)、阳光下的罪恶
10、汉源灭门惨案(上下)、残暴丈夫挑断妻子脚筋
11、智破无头案(上下)、由爱生恨酿惨剧
12、泸洲绑架落网记、喋血竹海
13、惊天毒案、阻击毒流、死囚
14、变态杀手落网记、冷漠的“亲情”、活埋疯妻
15、绑匪的自白、惊魂四小时、追缉八小时
16、三角畸恋的恶果、恶夫挖眼、婚外情引发的悲剧
17、霸奸女儿的禽兽父亲、放“飞鸽”、公公霸奸儿媳
18、雅安第一刑事案、连环凶杀案的背后、惨案启示录
19、江洋大盗的末日、假枪抢银行、新世纪一号劫案
20、《借种》悲情、金沙江边碎尸案、打借条的抢劫杀人案
这部作品以克制的黑白画面观察这个家庭、他们与母亲的处境、疫情造成的后果以及彼此之间的斗争。自尊心和对立的世界观最终使兄妹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但他们仍然没有从母亲那边让步。
对于家庭内部情况的呈现仍然是最重要的不分,但观众能不断地从新冠引发的危机和由此产生的限制中捕捉一些瞬间。通过这种方式,该片巧妙地将一场私人家庭危机与一场全球性紧急事件交织在一起,并在微观和宏观层面显示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
《出路》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历时六年追随三位主人公,记录下他们的梦想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碰撞,这是不同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3年后她游历完欧洲各国,考上了心仪的艺术学校,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湖北的徐佳,19岁,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复读生,他已经复读了三次,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毕业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恋4年的女友决定结婚。来自甘肃的马百娟,12岁,在野鹊沟小学上二年级,条件艰苦,梦想能去北京上大学。2012年为了方便她上学,全家迁到宁夏,然而马百娟因为学习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学了。15岁的马百娟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因年龄和学历太低,屡屡碰壁。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这是导演郑琼在拍摄三名中国青少年时探索的中心问题。
《闭环下的五环》是首部讲述北京冬奥闭环的纪录片。
这是首部讲述北京冬奥闭环的纪录片。志愿者、班车司机、专列乘务员……这些普通的工作者理应被认识、被了解。闭环下的五环,也因为他们而温暖、而闪耀。
2023年10月,中国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为了展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践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度挖掘海南热带雨林独有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其生物多样性,在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推出了纪录片《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将于12月29日—31日,21:00—22:00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纪录片共三集,采用4K制作,每集50分钟。节目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首部系统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特色或标志性内涵的大型纪录片,将从雨林景观及植物、动物、人与自然等多维视角展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神秘性。
《今晚你要去哪里》节目以情感为“主定位”,关注当代热点社会话题、职场话题、家庭话题等,以微记录微纪实的方式,走进不同人物的真实生活。通过侧拍对聊的方式,激发人物心底的情感。拍摄暂定晚上,夜晚是人最容易感性的时间,可以引发拍摄主角谈论更多真实的事件,同时也可以带动观看者情绪,在更安静的共情观看,思考自己的当下。
第二季以美食为中心,逐步解构湘菜,如行云流水般,将湘菜的历史与未来,食材与技法一一呈现,在一道道美食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其妙手神技,更是看到了湘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湘人融合五味的智慧和湘人敢于创造的精神。